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

ID:21044012

大小:1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_第1页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_第2页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_第3页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_第4页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鉴定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和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于春泉,1982-,男,吉林省公主岭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种子工程研究。*通讯作者:张建奎,副教授。于春泉1阮仁武1余国东2张世平3宗学凤1张建奎1*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00553重庆市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404001摘要:为评价小麦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状况及筛选抗穗发芽种质资源,对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和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系、部分自育新品系及种质资源,在成熟收获后测定了其籽粒发芽率

2、、种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籽粒发芽率、多酚氧化酶活性、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发芽率与PPO活性及籽粒邻苯二酚染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把参试的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3类并鉴定出黑粒小麦76、漯珍1号等几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穗发芽能力,可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上应用。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多酚氧化酶小麦收获前遇到阴雨天气易发生穗发芽,导致小麦的产量降低和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及利用价值的下降。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频繁发生,尤其是重庆地区灾害尤其严重。由于穗发芽导致的经济损失很大,且穗发芽是一种气候灾害,

3、当今科技还不能控制气候的变化,因此生产上只有依靠品种本身的能力抵御穗发芽[1]。为了培育出抗穗发芽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国内外已有不少对小麦穗发芽抗性方面的研究报道[2-4]。闫长生等[5]用发芽率和面粉降落值法研究了西南冬麦区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小麦品种对穗发芽较敏感,抗性水平相对较低。王凤宝等[6]利用微喷人工降雨法研究了小麦籽粒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穗发芽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PO活性与穗发芽抗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即PPO活性越强,小麦穗发芽抗性越强。王凤宝等[7]建立了小麦抗穗发芽酶反应标记选择法,分析了小麦籽粒染色程度与穗发芽抗性间的关系。在小

4、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已经确定淀粉酶抑制剂基因调控α-淀粉酶的合成,进而影响穗发芽的发生。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对小麦的α-淀粉酶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大麦的α-淀粉酶抑制作用最强[8-10]。重庆是小麦穗发芽的重灾区之一,对其主要推广品种、新品系及亲本资源的穗发芽抗性还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对参加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和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材料、部分自育新品系及种质资源的穗发芽抗性进行了鉴定、分析,旨在为重庆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材料为参加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和重庆市小麦

5、区域试验的材料以及部分自育新品系和种质资源,具体名称见表1。2007年11月种植于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实验农场,采用小区条播,随机区组设计,统一常规技术进行田间管理。1.2测定方法61.2.1种子发芽率测定在小麦完熟收获后立即进行种子发芽率鉴定,每品种3次重复,每盘100粒,用0.1%HgCl2消毒3~5min,净水冲洗后放在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籽粒胚朝上排好,加入适量无菌水,置室温下发芽,7d后统计发芽率。1.2.2种子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的测定用邻苯二酚作底物,配成浓度为0.0625%、0.125%、0.25%、0.5%和1%的溶液,浸种时间为10、20、30、60和120min,根据种

6、子颜色分级要求及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确定其适浓度和处理时间。种子分为4级:1级为不染色。2级为浅黑色,3级为中黑色,4级为深黑色。不同品种用同一比色标准。1.2.3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用分光光度法。每品种取20粒种子,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称重,分别加5mL蒸馏水浸泡25h,取1mL浸提酶液和2mL邻苯二酚(100mmol/L)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在比色皿中混合,405nm波长下测定5min吸光值的变化。在室温20℃下,每克籽粒每分钟吸光值上升0.001定义为1个酶活性单位(单位AU,absorbanceunit),PPO的活性表示为ΔA×103AU/min/g(ΔA为5min内

7、吸光度的变化)。2结果与分析2.1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发芽率参试小麦品种(系)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为50.9%,极差为67%,变异系数为32%;发芽率较高的品种(系)有031-1(91%)、河东乌麦(88%)、川麦107(87%)、绵阳26(73.3%)等;发芽率较低的品种(系)有黑粒小麦76(24%)、05-083(26%)、4336(30%)、陕糯1号(31%)等。大多数品种(系)处于中间水平(表1)。表1不同小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