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ID:21049000

大小:9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19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_第1页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_第2页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_第3页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_第4页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二)那么,鲁迅为什么就无法完成华丽的转身呢?  我想提醒大家,面对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后来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深刻理解鲁迅的失败的最好的角度。  首先,有信仰的绝望与无信仰的绝望。完成华丽的转身的前提,是有信仰的绝望。但是,在鲁迅这里,仅仅是一种区别于有信仰的绝望的无信仰的绝望,也就是一种区别于为信仰的绝望的为绝望而绝望。鲁迅只意识到灵魂的维度,却没有意识到信仰的高度。他没有能够为自身的生存、为直面个体生命的痛苦、直面绝望找到一个更高的理由,总之是没有能够走向信仰,因此最终也就没有能够走得更远。事实上,鲁迅

2、也没有能够将绝望进行到底,而是成也绝望,败也绝望,他自己不就经常说吗?“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34]。这确实是他的心声!他没有能够在绝望中找到真正的灵魂皈依,也没有能够在虚无中坚信意义、在绝望中固守希望。这个“希望”是用理性分析不出来的,你只能去赌。只能去跟世界赌一把:赌爱存在,赌上帝存在,赌信仰存在,赌光明存在。而鲁迅是不去赌的。在有信仰和无信仰的不同尺度之下,我们发现了鲁迅的最大不幸。他的来自心灵黑暗的在场者的声音,只是为绝望而绝望的声音。  我总是在想,我们这个没有宗教精神、没有终极价值关怀的民族不可能给他提

3、供一种更高的终极关怀的尺度,应该说,是鲁迅的最大不幸!作为心灵黑暗的在场者,鲁迅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灵魂上的虚无主义者。我们设身处地站在鲁迅的角度想一想,就会知道,既然一切争斗都不过是争夺地狱的统治权,而且一切争斗的宿命都只有失败,既然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寄托生存的意义,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依赖,那就干脆什么也不相信,这肯定是最后的选择。他在绝望中把自己看成唯一的绝望者,通过极大膨胀自己的自由意志来与黑暗对抗、与虚无对抗,并且说:“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35],还说:在黑暗、虚无中既“大欢喜”又“歌唱”,结果,温煦、悲

4、悯、慈爱、温暖、抚慰、柔情都没有了,只剩下敌意、荒寒、冷漠。而鲁迅的阴、冷、黑、沉、尖、辣、烈,都堪称在20世纪中国中独一无二,道理也就在这里。  这样,我们看到,鲁迅自以为是站在圣殿中向世界宣战,但是实际上却是站在了悬崖边上,并且还有点摇摇欲坠。鲁迅很喜欢尼采,他不是说魏晋风骨,托尼文章吗?可是在杀死上帝之后,我们将如何安慰自己?这是一个连他的老师尼采自己也不得不去追问的问题,鲁迅却毅然放弃了这一追问。在《狂人日记》里面,那个“狂人”大家都很熟悉,对“狂人”大家都赞美不已,但是都没有注意到,“狂人”的出现本身就是缺乏信仰世界的中国

5、文化、中国美学的唯一选择,既然无法以更高更神圣的绝对价值角度来关照世界,就只能以狂人的眼光来关照自己所置身的世界。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美学中潜存着一个“狂人”传统,我也曾多次建议博士、硕士去写这个题目的毕业论文。我们现在计算一下,当中国美学传统面临崩溃的时候,出现了多少个“狂人”?李贽、何心隐、徐渭,直到鲁迅、毛泽东,其实都是这一传统。可是,“狂人”的“狂”无非是对于旧世界的彻底失望而已。“世界何以如此”,就是狂人的眼光。他站在人性的根基上,意识到人性已然沉沦,但是却仍旧幻想以真正的人改造吃人的人,而且,吃人的都是坏人,只要坏人被改造

6、,世界就可以改变。由此,出现了鲁迅式的“火与剑”,出现了鲁迅式的“爱的大纛”和“憎的丰碑”[36]。然而,“火与剑”倒是很快就成功了,“爱的大纛”和“憎的丰碑”倒是也一直被奉若神明,但是,那能叫“成功”、能被称之为“神明”吗?而毛泽东的“文革”也是出于与鲁迅一样的动机。其实,如果从有信仰的角度来看,倒应该是“世界就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是人在吃人,而不是坏人在吃人。只有人本身被改造,世界才可以被改变。因此,狂人的救世是根本不可能的,鲁迅的救世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比《狂人日记》更重要的是《野草》。因为没有超越的神圣价值

7、维度,《野草》中的鲁迅和鲁迅的《野草》不论是人生还是创作都已经面临绝境,无法靠自身的努力拯救自己的灵魂,无法在虚无中坚信意义、在怀疑中坚持寻找,也不可能作到在绝望中不放弃希望,因为超越那自身的更高更神圣的绝对价值并不存在。我们美好地设想一下,鲁迅如果找到了更高更神圣的绝对价值,那么在写完《野草》之后,他肯定会意识到自己在中国文化、美学的历史转型中的全新使命,肯定也就不会再回到爱恨对等的平台上与“敌人”纠缠,而要把世界上全部的爱与美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去担当世界的苦难。可惜,这一切我们在《野草》以及后《野草》的作品中都没有看到。 

8、 今天想想,鲁迅的想法实在有些可怕。要反抗心灵黑暗的在场,自己就必须进入心灵黑暗的在场,可是,假如心灵黑暗的毒素已经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呑噬干净了,那我们要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心灵越是能够体验人性的黑暗,难道就不应该越是能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