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D:21051785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第1页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第2页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第3页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唐山铭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省063000摘要:随着气候以及地质特点的变化,现如今中国黄河以南以丙藏、云南等地区为中心,多发生地震灾害,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人们的经济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增强人们抗震意识的前提下,对于建筑结构也要加强隔震减震措施,木文首先分析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的原则,随即探讨建筑结构中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减震,发展应用.1八—一、刖g由于地质板块的移动,我国处于亚欧板块震动多发带的边缘,在加上最近我国发生地震灾害次数的增多,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同时要求我们不断普及地震防护

2、以及自救知识,并且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加固房屋及大型建筑物,对于新建设的建筑物要做好隔震减震处理,给予人们相对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并要防御二次地震带来的伤害。二、建筑结构隔震减震设计原则1.建筑结构中柱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柱的设计,因为有了柱子的支撑才能撑起整栋建筑物,可以说是建筑物中的所有柱子承载了整个建筑物百分之九十的重量,若想使得整个建筑物结构严实,承重敦实,对建筑物内外的柱子设计就要别有用心,不可麻痹大意。而且在地基与屋顶之间的连接,靠的就是这中间的柱子过度,若果柱子不结实,就更不用想象屋顶能够牢固。首先要确定柱子与地基之间紧密结合,因为如果一旦

3、发生地震,通过地壳的剧烈震动,最先摇晃的就是柱子,若果能够保证柱子有很好的张力,就可以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保持与地面以及屋顶之间紧密结合,通过强大的支撑能力就可以保证屋顶不至于坍塌,这样,即使是地壳水平地移动也只是整个建筑物整体的摇摆,不至于整体塌陷。因此,在设计柱子的吋候要采用螺旋设计,这样就可以分数力的作用点,不会全部作用到整个柱面,就可以均匀地将冲击力分数出去,保护柱体,而且,要根据建筑整体结构的特点,计算好使用多少根柱子合适,既不会浪费原料di用过多空间,又可以承载更多的重量,抗震效果较好。1.建筑结构中梁的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另一个重要的结构当然就是梁,因为梁是横在半空中,通过与柱

4、连接,构成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成为骨架结构最上方的支撑,因此在梁的设计中最要关注的就是跨度,如果跨度较大,就需要多加梁来分担重量,否则在重力以及张力的作用下,梁的中心会逐渐下移形成折弯,为了冇更好的延展性,就要对跨度比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实际计算发现,梁的延展性最佳吋的系数比值为5,比值达到8吋都会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当跨度比为1时,延性系数会下降到3,这时候就十分危险,很容易产生折弯破坏,所以,在施工之前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计算,避免产生破坏。2.建筑结构中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技术领域,是0前我国研究较多的革新抗震方法,隔震设计思想,主要是想在建筑物的底端增加隔震装置,阻尼器是

5、0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装置,设计思想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物与地面之间安装的阻尼使得建筑结构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形成弧状柔性结构,此结构间冇空气可以流动,借助气流的流体作用,一旦发生震动,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可以削弱冲击波向上的冲击力,减少地震产生的能量向上传递,拥有了这层隔离层的存在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冲击力。3.建筑结构中减震设计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0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就是橡胶,橡胶由于具奋较好的柔性与弹性,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使用橡胶可以吸附因为震动产生的巨大的反作用力与反向冲击能量,而且,橡胶质地柔软,表面较光滑,内部分子运动相对较快,较为活跃,这样就可以吸附更多的反作用力,冋

6、吋削弱向上方传递的能量,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震动产生的巨大能量。支撑是现代建筑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其不但可以提供建筑物整体所需要的刚度,也拥有强大的承载力。三、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发展由于地震产生的巨大震动以及摇摆力,使得在地面上的建筑物受到地震波横向、竖向的冲击,这就造成地面上的建筑物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巨大的晃动与颤抖,更严重者会使得建筑物整体坍塌,这将造成巨大的灾难,因此,如果对建筑物本身进行隔震减震处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对于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技术研宄在我国己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从人们意识到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吋,就加大力度对其

7、进行研究,想要借助人力来扭转天灾的损失,让人们不至于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之中,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为我们美好家园做点什么,直到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冋吋学向日本这些地震多发国,在隔震减震领域较丰富的经验。此时,我们在面对地震时便不再像之前那么怯懦,虽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是,我们现在己经见到了成效,我们不再束手无策。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会给传统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减隔震构件的设置会对建筑空间划分、墙体位置、空间形态产生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