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

ID:21052743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1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2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3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4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5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6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7页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_第8页
资源描述:

《过渡、照应,让作文的形式更完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讲过渡、照应,让文章的形式更完美知识点透视1、什么是过渡、照应?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方式。它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相邻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自然衔接,让读者的思路很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不感到中间有什么相隔。也可以这样来说,过渡是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一种结构方法。文章缺少了过渡就会上下不顺,思路跳宕。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照应”也称“伏应”。前有“伏笔”,则后面必须有照应;后有“照应”,则前面必要有伏笔。否则,有呼无应,前后没有着落,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所以,“照应”是使文章结构更加谨严的重要手段。如《挺进

2、报》一文中多次运用伏笔和照应,暗示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这伏笔,那么文章在结构上就不够严谨了。因此,行文中一定要注意到前后左右顾盼呼应。对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物、问题、原因等,后面一定要做必要的交待亦即照应。文章通过照应,能使所写的事物或问题互相补充,更加鲜明突出,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层次间的内在联系。2、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照应?(1)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A、文章由景生情,由情入景,情景之间常需要过渡。B、叙议结合的记叙文,通常在叙述和议论之间加一个过渡段。有时议论本身就是过渡。如:魏巍《我的老师》中先写“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

3、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后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动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便是由议论转入叙述。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和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便是由叙述转入议论。C、记叙文,特别是参观游览类记叙文常常会遇到视角转换。视角是作者对事件、人物、景物观察的角度。角度间的互相转换需要过渡。D、记叙文的叙事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一篇记叙文中如果有几种叙事顺序,那么在两种不同的叙事顺序之间需要进行过渡。E、用于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

4、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便是由对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忘我状态的描写转入对学生们开始做小动作的描写(“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2)好文章需要有这样的照应:A、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B、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C、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时间照应也是首尾照应;其中的人物照应和物件照应也是行文中的照应。课文《彩色的翅膀》结

5、尾写道:“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彩色的小翅膀。”用象征的手法,照应了课题又说明了小昆虫已在海岛上安居乐业,展示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美好心灵。《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写道:“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文章的开头照应照应了文题。3、过渡、照应的几种方法:(1)过渡的方法A、用段落过渡。意思的转折、跳跃较大,用的段落,一般叫过渡段。在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B、用句子过渡。意思转折、跳跃不大,在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或在前一段末尾,或在后一段开头,一般叫过渡句。C、用关联词语

6、或转折词语过渡。往往在段落的开头,用“因此”、“总之”、“那么”、“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或用“但是”、“然而”、“可是”、“相反地”等词语表示上下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一般叫过渡词语。D、小标题过渡:有些文章在总标题之下还安排了若干小标题,这些小标题概括了各个部分或段落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起过渡作用。注意:过渡的文字不宜过多。可以用一段的,不用两段;可以用一句的,就不用一段;可用一个词语的就不用一句。(2)照应的几种方法  A、时间照应: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下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7、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段话中点到了“4月28日”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里照应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这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有十六年了。”因为李大钊烈士牺牲的日子是1927年4月28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日子。这样的照应,给人以十分沉痛的感觉。  B设问照应:用设问照应可以给读者留下悬念,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先设疑问,然后列举了“教我读书”,“谈论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件事,最后用“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8、想得多。”一句话做结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