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

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

ID:2105355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_第1页
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_第2页
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学校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摘要:“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笔者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到学校校长应该具备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师生之间平等交往、沟通,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关键词:现代学生观个性发展平等交往沟通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确如此,人类的知识经验和精神文明不可能通过遗传得到延续,只能通过学校,由拥有专门文化的教师,运用交往、互动的方式,在新一代中获得继续和发展。在学校组织中,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在身心和社会意识方面,是处于生长发展尚未成熟的个体,他们从进校开始学习

2、生活起,就受到教育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训练。学校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追求知识,真理,以及争取成功的愿望,帮助他们学习人类社会的基础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学校全部工作的质量最终应该直接表现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水平上。笔者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到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领导教师根据跨世纪人才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一、校长应具备现代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每位校长和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包括自觉的或潜在的观点在指导着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同的学生观导致不同的教育方

3、式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如果说,学校管理的全部工作贯穿着一个怎样看待教师的问题。教育观和学生观往往是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或寻致失败的重要问题。纵观教育历史的发展,教育者的学生观,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贮藏知识的容器。教育者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一系列理性的知识和规范去要求学生,把不顺眼的行为一概斥责为“越轨”,甚至常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使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另一类则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性向,主张学校应该适应儿童,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所谓学习是

4、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发展创造性的过程,教育者是设计和提供教育的环境,激发学生主动介入教与学,采用启发、鼓励、疏导等方式和态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大批实验和经验表明,成功就在于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观念,用师爱、童心、尊重、理解,关心等一切办法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用热情、知慧和心血启迪诱导学生,是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全部教育工作的结果。当前在学生中出现厌学情绪,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有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失去对学生吸引力有关。要使学习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根本的出路还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中国

5、教育改革和发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这是观念的转变,也是90年代世界各国教育革新的共同趋势。可见树立崭新的现代学生观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同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学校应培养什么样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整个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观和学生观是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学生观蕴含着学校对学生赋予的希望,教育正是从此开端。二、现代学生观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个性是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是个人身上表现出来比

6、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文化、环境和背景的影响迥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面对全校学生的发展成长,那将是一个令人瞩目各放异彩的个性世界。综览世界教育的演进,可以发现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教育改革发展正处于同一走向。西方国家倡导教育要表现个性,培养自我。例如欧美兴起的完善人格学派、体谅关心学派等,都把自我作为主体,不少教育模式包含着自我教育的意蕴。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校整体改革中出现各种实验和经验,例如“愉快教育”、“参与教育”、“成功教育”、“希望教育”、“创造教育”、“合作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亦无一不是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7、的追求上,做着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研究。中外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同性、正是反映了新时代精神的需要,时代发展呼唤着个性教育和人的主体精神。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引起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剧变。为了适应立足变革的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确立起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等等时代特征的重要观念。几乎不能想象一个没有主体精神的人、不会独立思考的人、不会选择不会创造的人能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生活得美好。有些校长和教师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