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

ID:2105940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_第1页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_第2页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_第3页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_第4页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  【摘要】毕飞宇的笔下有一系列的母亲形象,童惠娴是其中很独特的一个。毕飞宇在小说《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中运用典型细节呈现了童惠娴对儿子耿东亮的母爱施予。这种母爱的施予最终让耿东亮选择了逃避。小说借助童惠娴这一母亲形象诠释了复杂的母爱。【关键词】毕飞宇;小说;童惠娴;母爱在中国作家的笔下,从来就不缺少母亲的形象。母亲作为女性文本和男性文本中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意识等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被称为最关注女性命运的男性作家,在他塑造的大量女性形象中就包含了形色各异的母

2、亲形象。在这一系列的母亲形象中,以往论者关注最多的就是《哺乳期的女人》中的惠嫂。这个充满朝气、富于生命力的年轻母亲给儿子喂奶时的那种迷人的母性深深吸引着只衔过母亲一次奶头的旺旺。在断桥镇只有通体笼罩着母爱光环、温情善良的惠嫂理解旺旺的对母爱的渴望。她蹲下身子,撩起上衣,巨大浑圆的乳房明白无误地呈现在旺旺的面前,她要让旺旺对母爱的渴望得到满足。如果说《哺乳期的女人》中的惠嫂形象继承了五四以来对伟大而圣洁母爱讴歌的传统,那么《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中同样作为母亲的童惠娴则会让读者对母爱有更多一些的思索。童惠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耿东光,小儿子是耿东亮(小名亮亮)。童惠娴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

3、这个二儿子身上。在耿东亮的身上,童惠娴将母性发挥到了极致,将母爱的施予发挥到了极限。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几个典型的细节呈现童惠娴是如何施予母爱的。第一个细节是喂奶。耿东亮吃母亲的奶水一直吃到五岁。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只要见到亮亮的母亲,就以其回过头来,用目光转到绿色木马后头找到耿东亮,齐声说:亮亮,吃奶。身为母亲的童惠娴可不管这些,把亮亮抱到没人的地方,放在自己的腿上,把上衣上的第二只扣子解开来,拖住自己的乳房,把乳头放到二儿子的嘴里去,用一种半哼半吟的调子说:我们家亮亮吃妈妈喽。儿子便衔住了,母子便俯仰着对视,两只黑眼珠对了两只黑眼珠。幸福得只剩下母乳的灌溉关系。对作为母爱施予者

4、的童惠娴来说,这一幕无疑是充满了幸福的。但对母爱的承受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对这样的喂奶场景,五岁的亮亮越来越惶恐,越来越厌倦。这样的日子似乎都没有尽头了。亮亮先是尝试着吸干母亲的乳房,这种努力失败后,开始用坚决的抗拒来对待母亲的喂奶行为。虽然抗拒的结果是亮亮选择了妥协,说着妈妈,喂奶趴在母亲的怀里,但过去像泉源一样的乳汁竟从此干涸了。干涸了的童惠娴紧紧地抱着亮亮,带着泪眼说了句你到底离开我了。在童惠娴与亮亮这母子二人之间,喂奶与吃奶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幼小的亮亮来说,吃奶是生存的必要活动,但当他逐渐长大,吃奶就不再是生存的必需品,反而意味着惶恐、忧郁与厌倦。对童惠娴来说,喂奶是

5、身为母亲哺育幼子的自然行为,是天然母性的最好体现,是无尽母爱的施予过程,但当亮亮不再需要吃奶时,坚持喂奶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亮亮没有听懂的那句你到底离开我了,最真实地传达了童惠娴坚持喂奶的真实心理:喂奶是一种母爱的灌输,是母与子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方式,也是母亲维系与儿子亲密感情的重要方式。一个离开道出了童惠娴作为母亲对儿子的依恋,道出了母亲对儿子长大即将成为独立个体的无限忧伤。第二个细节是吃鸡蛋。上了大学的耿东亮每个周末都需要回家,这是母亲童惠娴关照过的。耿东亮在十点半钟回到家,第一件事情便是吃鸡蛋。吃下这两个鸡蛋母亲才会让儿子上床睡觉的。母亲的理论很简单,天天在学校里头唱,

6、哪有不耗元气的?耗了就得补。儿子说吃不下。吃不下也得吃。妈陪着吃,当药吃。耿东亮知道是拒绝不掉的。母亲所要求的必然是儿子要做的。作为常识,人们知道当食物的摄入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再加上情感上的抗拒,吃就不再是个充满美好意味的动词。对耿东亮来说,吃鸡蛋俨然成为一种负担。读者也很容易从喂奶和吃鸡蛋这两个细节中找到某种关联。当事双方,母亲童惠娴始终是一个情感的付出者,是母爱的施予者;儿子耿东亮自然就是情感的接收人,是母爱的承受人。同时,耿东亮无论是对喂奶还是吃鸡蛋都存在着内心的抵触与抗拒。吃鸡蛋也成为童惠娴继喂奶之后找到的另外一个满足母爱施予需求的法宝。心理学上说,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

7、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耿东亮需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如吃饭,然后还会有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等等需要。作为母亲的童惠娴,用她的全副母性、全身心的投入,给予了耿东亮充分的生理上的需要满足,喂奶和吃鸡蛋便是明证。但也正是这个作为母亲的童惠娴,在年幼时不让耿东亮下地。耿东亮望着满地飞跑的小朋友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