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

ID:21067283

大小:1.56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17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_第1页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_第2页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_第3页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_第4页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多则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言警句类 新材料作文审题射洪中学杨冰学习目标1、了解多则型名言警句作文的特点,掌握解读名言警句的步骤、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何谓名言警句作文1、定义: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作文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

2、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名言警句作文审题立意步骤、方法第一: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第二: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隐含义,挖掘出喻意。第三: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全面准确

3、的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怎样读懂名言警句,准确立意?【审题关键】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警句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抓关键词感悟道理确定立意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审题思路:理清关系(弄清喻义)明确类型综合确定立意多则型审题思路:找出关系点理清关系联系生活逐则分析例1、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多则型:相同型求同法立意:①合作②团结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以此立意。例2、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解析】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3个人,同样是要做

5、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反型求异法立意: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材料之间的不同点(分歧点),从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

6、发,从分歧点入手,提炼观点,形成立意。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②“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作家歌德③“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历史学教授【相同型巩固练习】类型:相同型主要内容:谈的都是积累和成功的问题逐则分析:鲁迅:研究学问要坚持积累。歌德:普通的银币、铜币积累得多了也能汇聚成财富。教授:知识积累多了就是学问,代表着权威。立

7、意:①治学要注意积累。②积累铸就成功。例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解析】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8、,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互补型互补叠加法立意: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