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

ID:21067557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9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_第1页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_第2页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_第3页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_第4页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曹邺科举诗分类初探:曹邺科举诗主要分为五类:赴举自述诗、举前求情诗、不第志感诗、登科抒怀诗及慰人落第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科场的众生相及其个人的经历。因此曹邺的科举诗可谓是唐末科举的“诗史”。  关键词:曹邺科举诗类别内容“诗史”    曹邺是晚唐时期较被推崇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反映出社会现实面貌。曹邺的科举诗约占其总诗歌的三分之一,本文分析了曹邺科举诗的类别与内容。  一、赴举自述诗  曹邺的赴举自述诗共有两篇,即《寄阳朔友人》和《入关》,主要借诗歌抒发心中的种种抱负与信心。  曹邺在去长安之前,就已经想象自己科举及第。在《寄阳朔友人》中,诗人

2、借“桂林需产千株桂”来表达“折桂”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诗人并非是自私的,在及第之后他要带动乡人一起去考取功名。曹邺是唐代两百多年来广西考中进士的第一人,对后起之人有引导作用。  曹邺背井离乡,从桂林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在《入关》中,诗人认为:“衡门亦无路,何况如西秦?”因而,唯有科举考试才是他的出路。他认为读书若是不中进士,就枉为读书人。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也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是实现人生抱负的第一步。  二、举前求情诗  曹邺举前求情主要是其《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作为普通仕子中的一员,曹邺在京应考十年,九次落第。在困顿中创作了此组诗,终获中书舍人

3、韦悫赏识,力荐礼部侍郎裴休,而于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中了进士。此组诗的并序道明了曹邺困居长安,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怨、愁与情,怯于“颠”、“沴”、“早死”,说明诗人此刻已经处于绝望的边缘。此十二首诗皆用比兴手法表现曹邺内心久举不第的思想感情。  《四怨》组诗:《其一怨》: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其二怨》:庭花已结子,岩花犹弄色。谁令生远处,用尽春风力。《其三怨》:短鬟一如螓,长眉一如蛾。相共棹莲舟,得花不如他。《其四怨》: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四怨》组诗表达诗人在与别人的对比之下更显得自卑与孤寂,虽然曾经有

4、人举荐,却没有任何结果。在《其一怨》中,诗人抒发内心久举不第的疑问:是因为举荐的不到位还是自己的才能不行?在科场经历过九次落第的曹邺对应于自己已经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在《其二怨》中,诗人看到同考之人早已有结果,而自己在春日将尽时尚无果。诗人自认为自身才能不差却到达不了别人的高度,充满怨气。在《其三怨》中,诗人付出了艰苦的耕耘之后却没有任何的回报与收获,而这在周围的冷眼人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罢了。《其四怨》中道出诗人正如老农一样没有分到一杯羹,却只是留下了一个虚名。其实,在唐代,像曹邺一样充满怨恨的怀才不遇者甚多,如在《送綦毋潜》中,诗人卢纶替友人綦毋潜谴责时代的不

5、公正,充满抱怨,肯定了綦毋潜的才华。  《三愁》组诗:《其一愁》:远梦如水急,白发如草新。归期待春至,春至还送人。《其二愁》:涧草短短青,山月朗朗明。此夜目不掩,屋头乌啼声。《其三愁》: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三愁》组诗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带有久居京城、不得还乡的思乡之情。在《其一愁》中,诗人表达在下第之后,想要中举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而此时白发也如新草般长出,诗人可谓身心俱疲。在看到考取之人离京之时又萌发了思乡之情。在等待了九个春日放榜之后,仍然未能中举归乡。但这也说明了诗人仍然会居于长安进行下一次的科举考试,诗人的毅力可谓无力可摧。每当夜

6、晚到来时,诗人却无心睡眠。在《其二怨》中诗人只听见乌鸦在屋顶上的啼叫声。在诗人心中,他一心只想考取功名,睡觉对于他来说已经变得没有多大意义。在《其三怨》中,从诗人的头发可以看出他旅居在外的时间之久,以及他把全部精力放于科考上而无心打理鬓发。诗人因为要继续科考而放弃回到自己的家乡。刘长卿也是如此,他在天宝五载落第后写了《客舍喜郑三见寄》,虽然也表现出了诗人的伤感及思念家乡亲人,但最终也跟曹邺一样选择了“好得辛勤谩读书”的道路。  《五情》组诗:《其一情》: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其二情》: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专房莫相妒,各自有颜色。《其三情》

7、:蛱蝶空中飞,夭桃庭中春。见他夫妇好,有女初嫁人。《其四情》:槟榔自无柯,椰叶自无阴。常羡庭边竹,生笋高于林。《其五情》:野雀空城饥,交交复飞飞。勿怪官仓粟,官仓无空时。  《五情》组诗诗人多用暗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其一情》中,诗人以牛羊自喻,暗喻自己不恋京城之繁华,只恋京城之功名。由此可见诗人内心深处的中第情节已经到了无可想象的程度。为此,诗人可以牺牲自己享受年华的时光,一心只求取功名。然而,在第九次落第之后,却仍然遭到小人的嫉妒。在《其二情》中,诗人以阿娇、西施互不相妒来讽刺那些嫉妒自己的人。此时的诗人是十分敏感的,或许这也是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