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

ID:21069575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阴老腔”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华阴老膣”的调查与思考班级:高2013届10班姓名:曹浩楠引言华阴老腔是陝西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俗称“老腔影子”或“老腔皮影”,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一带。它以其豪放激昂的唱腔风格,洒脱、自由的表演形式为老百姓所喜爱。明清到民国时期则是老腔的繁荣鼎盛期。大量走进敁俗节庆,乐器和唱腔更臻成熟。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因力诸多原因,班社解体,戏箱收缴,演出中断,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华阴市文化部门虽对老腔进行了一系列的搜集、整理工作,虽然有所复苏,但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但传承人的青黄不接和严重断代,

2、以致每况愈下。近些年,随着这一剧种一次次被搬上了影视剧、话剧、京剧舞台,特别是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H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华阴老腔,研究华阴老腔。然而,人们在惊叹这种民间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开始为其生存前途担忧。华阴老腔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不nJ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问题,比如传承人缺失、技艺退化问题等等。因此,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对华阴老腔生存现状进行调杏研究,找到了华阴老腔濒临灭绝的症结,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思路。一、问题的提出1.调查研宄的起因暑期,我家以及卢叔叔、杜叔

3、叔三家一起去爬华山,入住华山旅社,毗邻华山客栈,晚上在华山客栈观看了华阴老腔专场演出,虽然我听不懂人部分唱词,但那古朴、豪放、激昂的唱腔风格,受到观看者的一致称赞,该节目已逐渐成为华山旅游精品特色项目之一。使我们对华阴老腔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一种想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甚至想唱的冲动。返回旅社后等旅社老板王大伯闲下来,我们三个小伙伴缠着着王扪伯,让他讲讲华阴老腔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王大伯见我们三个对老腔感兴趣,顿时來了精祌,于是向我们娓娓道来。这就是我们开展华阴老腔调查研宂的起因吧!2.调査研宄的具体内容经分析讨论

4、,本次调查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华阴老腔的起源;(2)华阴老腔的表现形式;(3)华阴老腔的抢救保护;(4)华阴老腔的价值;(5)走访与调查。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王大伯着深深的忧虑对我们说,你们还比较幸运,现在能看到这些“活化石”演唱华阴老腔,以后的孩子可能只能通过录像或者书本了解华阴老腔了。这话对我们的触动与震撼,无异于晴天惊雷。因此我们决意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发掘华阴老腔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找到面临灭绝的症结,提出自己的创新发展思路,通过网络、民间艺人、学校、政府等多种渠道,重新焕发平阴老腔的生命力

5、,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做岀一点贡献。三、研究方案设计1.吋间:2014年7月31至8月14日。2.地点:华阴老腔演唱现场、文化馆等地。3.方法:采访、查阅史料、问卷调查。4.阶段划分第一阶段:采访群众、问卷调查(2013年7月31日至8月2日);第二阶段:采访专家和查阅史料(2013年8月2日至8月9曰);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2013年8月10日至8月14日)。四、研究的具体内容与过程2014年7月31日开始,我们按研究计划有效开展了相关工作,主要内容和过程包括以下5个方面。(-)华阴老腔

6、的起源据说早在西汉时期,华阴(古代叫华州)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现在的所谓拉坡调。拉坡调狭义的定义是逆水行舟时演唱的,广义的定义是大家一起吼的曲调。华阴老腔即由此而來。后來,华阴老腔成为皮影戏的伴奏,隐退在幕后,渐渐被人们淡忘。据《华县志》载:华阴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己盛行于华州(今华县)。一般认为,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在明

7、、清两代,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活跃在周边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O华阴老腔的表现形式华阴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它的伴奏乐器有惊木(或叫醒目)、自制的月琴、胡琴、梆子、钟铃、战鼓、大锣、马锣(木棒敲)等,还有没有固定调的长号。和陕西地区的秦腔、弦板腔、碗碗腔等其他板腔体剧种相比,老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原生态。华阴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事实上,无论是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的封闭性、剧种的独存性、风格的张扬性等方面,老腔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正因为如此,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

8、护委员会专家委员、资深民间文化专家靳之林称之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1.表演方法。企国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撑好“亮子”,然后借助灯火,以竹签挑拨用皮革雕成的人物进行舞台表演。皮影班的班主一般由箱主担任,后来逐渐巾说戏的担任。全班由五人组成。他们的分工是:①前手。也叫说戏的、叮本的,说唱全本台词。演出时,怀抱月琴,旁放剧本,配合表演进行唱奏。②签手。也叫"捉签子"的,〃拦门的",主要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