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

ID:21070844

大小:6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9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_第1页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_第2页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_第3页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_第4页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项目编号:2014-LY-095项目名称: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委托单位(甲方):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承担单位(乙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保证单位(丙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起止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2月1212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1工作概况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林业局林科发《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4年林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14-LY-095),被列为2014年林业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为推荐性林业

2、行业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崇左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茂盛苗木繁育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共同编制完成。1.2技术支撑条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是中国林科院直属科学事业性质的林业科学实验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承担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林业科学实验,组装配套林业科技成果,为地域性林业经营和生态建设提供示范和科技支撑。热林中心地处桂西南的凭祥市,面积28.5万亩,有林面积24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39万

3、立方米。中心下设4个研究室、4个实验场和10个机关职能管理处室,现有在职职工390人,拥有正高级3人、副高级38人。建设有“热带南亚热带单板材林示范”等8个林业示范样板,共营造红椎、柚木、西南桦、香梓楠、火力楠、降香黄檀、灰木莲等珍优阔叶树种科学实验林、示范林612万多亩,是我国南方树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乡土珍优阔叶树人工林试验示范区。依托热林中心建设有“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大青山种质资源保存开发区”,此外,中心下属的四个实验场也建设有不同规模的苗木培育基地,中心苗木培育基地的总面积达300多亩,每年生产各种

4、苗木近1000万株。本标准依托热林中心自筹项目“灰木莲引种驯化研究”等课题所开展的种子贮藏、育苗基质、叶面施肥、生物学特性、人工林培育等研究成果,同时,结合热心中心多年来培育灰木莲苗木所取得的技术经验,系统总结灰木莲育苗各环节的技术,此外,编写组经常与相关科研、生产单位进行广泛的接触与交流,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规程编制组有研究员1名,高工3名,工程师3名,苗木经营管理人员1名,技术力量雄厚,能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人才保障。项目组成单位共3家,既有研究单位也有苗木经营单位,人员配

5、置和单位组成科学,真正体现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为编制出更符合生产实际,更有利于指导生产,更具可操作性的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提供了可能。1.3标准的制定目的与意义灰木莲(ManglietiaglaucaBlume)属木兰科(Magnoliaceae)常绿阔叶大乔木,树干通直,高大挺拔,材质优良,纹理细致,易加工,切面光滑美丽,容易干燥,是建筑、家具和胶合板等的优良用材。它树形优美,花大洁白,花期长,有芳香,移植容易成活,抑菌、杀菌能力较强,滞尘性能良好,故它也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灰木莲原产于越南、印度尼西亚爪哇

6、等热带地区。我国于6012年从越南引种试种,曾在广西南宁市海拔180m的山洼湿润肥沃处引种,生长表现良好,14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18m,胸径14cm。2002年在热林中心伏波实验引种的灰木莲,13年生树高19.2m,胸径26.3cm。属较为速生的优良阔叶用材树种之一。是适于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发展的珍优阔叶用材树种,目前,它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引种与推广的面积已初具规模。但是,到目前为止,灰木莲苗木的培育尚未有制定技术标准进行规范,致使其苗木培育技术无章可循,随意而行,苗木质量参差不齐,苗木质量的评价无据可依。

7、而苗木是人工造林的基础,苗木质量的优劣与林分的质量息息相关,制订一个符合生产实际,切实可行的技术规程来规范灰木莲苗木培育各个环节的技术,这对提高其苗木质量及其人工林的生态、经济效益都十分必要,可见,制订灰木莲育苗技术规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4主要制定过程本规程得到落实后,编写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结合“灰木莲引种驯化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及热林中心多年来在灰木莲苗木培育中所取得的技术与经验,系统地对灰木莲育苗的种子采收与处理、沙床建立、芽苗培育、育苗容器制备、育苗基质配制、幼苗管理、苗木出圃、档案管理技术等

8、各个环节的技术进行了研讨,掌握了比较丰富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标准的编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本标准的制作过程大至分成以下四个步骤:(1)明确标准起草人员分工2014年1月份,项目组组织了标准起草小组召开了首次起草小组会议,确定了标准框架、工作范围,明确了人员的任务分工。12(2)资料收集与调研2014年2-12月,开始搜集、分析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并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收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