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

ID:21082165

大小:4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 材料大意为: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

2、,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答案】 A2.(2015·浙江高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导学号:24940021】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解析】 本题解题角度是“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也就是选择与宗法制无关的。A项中“封建亲戚”是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B项是宗法制在家族中的体现;C项是王位或皇位的继承制度,其实质是王位或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与宗法制有关;D项是举荐人才,与宗法制无关。【答案】 D3.2016年9月15日是我国传统节

3、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  )A.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C.我们应该主要从阶级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解析】 材料中的“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的信息,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关系最为密切。从中可以看出,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故选A项。6【答案】 A4.《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4、这突出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神权政治B.禅让传承C.族权政治D.内外兼顾【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多为兄弟之国和“姬姓之国”,体现了明显的血缘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分封制属于以血缘为纽带的族权政治,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政治和禅让制度。材料虽然涉及内和外,但不是突出特点。【答案】 C5.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导学号:24940022】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独裁统治、皇权至高无上。【答案】 A6.《史记·秦始

5、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特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综合判断应该选择B项。【答案】 B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琊郡等。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4940023】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解析】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设郡和县,郡守和县令(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地

6、方行政。他们都由皇帝任命,并非世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郡守没有自己的封地。【答案】 C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6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解析】 宋代枢密院属于统兵机构,主掌军政。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9.(2015·安徽高考)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7、(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解析】 根据材料“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干考查察举制。察举制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人才可以由地方官员举荐,所以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符合九品中正制,而不符合察举制,故排除。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察举制有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答案】 C1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