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ID:21082928

大小:2.3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9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第1页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第2页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第3页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第4页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三农”现状二、对新农村建设要有足够的认识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六新”张如仙一、“三农”现状1、历史的、制度的原因迫使农民赤手空拳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单兵作战自给自足基础上的“果腹”农业,人均耕地面积和的人口数量所造成的“安全”问题一直左右着农业生产战略的定位。“联产承包”充分释放体制能量的同时也对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农业投资欠帐及农民家庭生产形式的投资短线,致使农业生产硬件不但没有长足的发展且旧有的生产条件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论在合作领域或合作数量上,都远不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看不见的手”在戏弄着成千上万的农

2、户,在“订单农业”中,利润并不在生产上游体现。农村发展生产离不开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强调的除了农业本身的发展,指的是农业相关工业的发展,应当是农业中的工业、农民的工业、农村的工业。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4180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6%左右;2005年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劳动报酬达1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左右。乡镇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占经济总量的70%左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工业化就是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改善投融资体制、清晰产权、集中连片兴建、扩大企业规模、优化治理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规避市场风险、

3、加强污染治理方面必须进行实质性的调整,否则就不符合国情。2、低水平的工业化不但不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不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3、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就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和初衷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化,甚至不是城市化的主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特定条件下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发展小城镇是城乡二元体制下被迫作出的选择,而不是最佳的选择。确立这样的一种观点,才能正确认识我国农民进城的方式和条件。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在不存在产业支撑的条件下,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浪费土地现象十分严重,缺少规划或仅是纸上谈兵。粗制滥造土洋掺杂的建筑给人的感

4、觉城不像城、村不像村。4、农民最大的痛苦不是疾病而是医疗体制和农村教育2005年,农村年均医疗医药费用为1516.8元/户,占农村家庭收入的16.8%大大高于城市9.1%和小城镇9.7%家庭。医疗费用导致农村家庭“因病至贫”也绝非少数,24.7%认为“家里有病人”是致贫的原因之一。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9亿农民仅80多万乡村医生,一部分还是当年的赤脚医生。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据测算

5、,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平均每年学费约440元,普通高中约1200元,重点高中约2000元。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子女义务教育支出,约占家庭纯收入的1/5。大学收费更高。普通大学每年学费动辄5000--6000元,一些名校名系高达10000元。供养一名大学生,约等于4.2个城镇居民每年纯收入,或13.6个农民每年纯收入。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中山岭村小学。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认识1、农民的医疗、教育负担仅靠增加财政投入,不进行国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改革,面对巨大的利益黑洞,不但解决不了农民的负担问题,反而会更加刺激相关行业的利润

6、追逐,庞大的旧有体制、机制将会稀释农民的“国家补贴”。2、现行土地政策、农非户口政策虽备受责问,但它们并未失去灵活性,并未影响城市化的有序推进。怎样在更大的程度上弱化相关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成分?怎样更好的发挥土地、户口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方向控制、顺序控制、进度控制、数量控制的积极作用?3、几经减编却越来越大的乡镇机构在免除农业税后靠有限的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将无法生存,村级管理人员也将“无米下锅”,义务教育有国补、教师工资有国补、农村五保有国补,可行政管理成本支付却杯水车薪,靠怎样的体制、机制保证农村政令畅通、政策落实、政体维护运行顺畅?4、“农村集体经济”概念应归位于“股份

7、化”,由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形成的经济存量,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没有顺势促成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的形成。但农村现实社会发展水平又要求必须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而平等、公开、公正的现代组织运行机制不可能在疮痕累累的“旧集体”建制中产生。5、农村党支部、村委会靠不同的产生机制形成,个发个令、争权推事的“内耗”状况怎样消除?农村民主到底怎样抵制家族意识、金钱引诱、恶人威胁?怎样改变农民表达诉求、主张利益的“上访”“聚众”方式,更多地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6、新农村建设的破题之举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