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

ID:21089656

大小:8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_第1页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_第2页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_第3页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_第4页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为“德育”正名——“德育”概念规范化的思考我国现今德育理论的相当复杂。其中包括:1.从开辟革命根据地以来的人民教育传统;2.苏俄德育理论影响;3.西方近代以来德育理论的渗透;4.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深层影响;5.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德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事实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德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别,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时有变化,德育的历史内容更相径庭,而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不同历史类型德育实践探究的成果相当有限,对各种德育理论流派的探讨还欠深进。人们对德育的理解不尽相同,而加进德育探究行列者又并

2、非都属练习有素的专家,以致我国德育理论至今尚不成熟。概念泛化,观念陈旧,逻辑混乱,更由于不少不恰当的提法早已上了“本本”,含糊不清的概念难以剔除,有价值的见解难以得到认同,理论界长期争议不休。此类争议虽甚热闹,德育理论的实质性进展并不明显。这里拟从为“德育”正名进手,尝试为构建切合实际的德育逻辑框架,提供一些思想线索。不敢奢看很快取得共叫,无非是在习俗眼前冒叫一声而已!一、“大德育”辨“德育”原是“道德教育”的简称。道德教育同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并行也适合时宜,惟我国长期以来用“德育”涵盖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

3、、政治教育,一直引起争议,颇值得商榷。1.我国以往曾经用“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或“德育”涵盖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各种教育,固然概念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概念的含义经常约定成俗成,不过,多年来教育理论界对这样扩大“德育”概念的外延一直存疑,时常就此争议不休,证实并未约定俗成。事实上这是一个人为地赋予含义的概念。人们之所以接受这个概念,系出于承认这几种教育都不可少。况且文件上一般都作如此规定,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2.固然在“德育”目标和内容上包容各项教育并不困难,新题目在于个人品德的形成、人生

4、观的形成,非凡是政治觉悟的进步,属于不同层面的新题目。其形成过程各有不同的规律,形成的途径差别甚大,很难以同一的模式实现不同的目标。如今一般“德育原理”之类著作中所列德育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大抵是把国外的“道德教育”的一套见解,同国内长期积累的“政治教育”经验拼凑在一起。实在,国外所谓“道德教育”同政治教育不是一回事,而促进品德形成的措置,并不都适合于政治觉悟的进步。3.“德育”之“德”,很难使人不致想到“道德”。人们若循名责实,便可能把理应实施的“政治教育”,作为“德育”中的“附加成分”,导致对政治教育的忽

5、视;反之,若统称“思想政治教育”,又可能导致对“品德教育”的忽视。这并非过虑。以往这类倾向反复交替出现,是人所共知的。若冠以“思想品德教育”,仍未包括“政治教育”;若添上“政治”,称其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岂非又有沉重累赘之嫌?4.把道德、人生观、政治思想列进教育内容,确乎不成新题目,而把政治思想方面的新题目回结为“道德新题目”,或把道德新题目提升为“政治新题目”,是政策所不能容许的;这类概念的混淆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上也不可思议。5.西方国家自近代以来一般把“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属政治教育范

6、围)各自独立实施,而我国统称“德育”,实同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别相关。人类最初的道德规范同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原本混为一体,融于习俗之中。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和西方古代的“宗教教育”都属范围广泛的思想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惟早在古希腊时代,即有“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的分化,固然那种分化并不很严格;到了近代,随着生产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化,社会关系复杂化,浑然一体的社会意识逐渐分化,道德也从宗教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伦理学渐次从哲学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相应地教育领域中“道德

7、教育”、“公民教育”、“宗教教育”也逐步分野。由于中国近代落伍,社会生活领域分化的程度不高,科学观念不强,更由于自古以来以非宗教的“道德教育”囊括了整个社会意识教育,以致至今仍易于接受这种模糊概念。初看起来,像西方那样把几种教育独立实施并不困难,实在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这是由于最近几十年间,我国一直以所谓“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并把此种教育目的表述作为“教育方针”,而这个“教育方针”又像是出于毛泽东的倡议,从现象上看来又似乎符合实际;为同教育目的上的“德”相应,遂把“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回进“德育”

8、。这似也顺理成章。所以,“大德育”观念不易改变。6.实在,把教育目的定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其意义原本有限。这种提法既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概念不一致,也不见得出于毛泽东的创议。早在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就提出: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聪明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1〕所谓“完全平衡”的发展,系指协调的或***的发展。大抵从那时起,所谓“一切能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