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不得不去周庄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

ID:21090880

大小:1.09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_第1页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_第2页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_第3页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_第4页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月,不得不去周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去周庄,自然春天是最适宜的季节:被四月和煦的阳光温暖了的河水轻吻着长满青苔的河堤石板;蔓长的柳枝在温婉的春风下扬起漫天的绵绵情丝。水乡的船  水乡之游,自然是要坐船了。陈旧的木船像是一只垂老的豆荚,只坐得下几个人。船娘在船尾摇着橹,驾着木船拨开稠稠的碧水向前滑行。到周庄乘船,几乎每一个乘客都会邀船娘唱上一曲当地的小调,并拿起船上的木鱼与云板敲击相和。平心而论,那嗓音不但毫无水乡的甜润,连清亮高亢也说不上。然而,那不慌不忙的吟唱随着小船平稳安详的前驶而四散荡开,和着乘客手下清脆的伴奏,竟体现出了那样一种悠

2、然宁悦的风致。两岸的观者兴味盎然地欣赏着船只一艘艘地驶过,他们所瞩目的,只怕也并非那唱腔,而是那一船“人在舟中便是仙”的自得。  行在周庄街头巷陌的人,许多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意:———旅美画家陈逸飞一幅《故乡的回忆》倾倒了世界,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将此画买下,并在访华时将之赠与当时的领袖邓小平:自此,沉睡了百年的周庄“一举成名天下闻”,成为世所公认的江南风光之典范;而画中的主角“双桥”也更成了人们咏叹水乡情韵的必经之所。  水乡的茶香  三毛的读者,到周庄而不到“三毛茶楼”实为憾事。三毛生前为周庄三次落

3、泪,而她远方的知己张寄寒在此独为她开设茶楼,也许是对她最好的纪念:临窗而坐,空气中弥漫的是“阿婆茶”的清香,耳边萦绕的是《橄榄树》的旋律,静静欣赏着三毛的书籍、信件、照片,默默品味那几本厚厚的茶客留言,兴之所至,自己也挥毫添上一段,就算是将自己的一份怀抱自此也留在周庄了。  贞丰桥畔的迷楼,又是别样一种旖旎风光:当年柳亚子、陈去病一批“南社”成员,夜聚小楼,吟诗唱酬,觥筹交错。店主之女阿金,垆边人似月,曾勾起多少墨客骚人的心澜与遐思。昔人以没,而一角迷楼,却依旧临水静伫,迎送着一众前来凭怀吊古的多情人。

4、  明初巨富沈万三,至今仍是为江南百姓所津津乐道的人物。做了江南首富,承修京都城墙,却因“请犒天子之军”而触怒龙颜,被朱元璋一迳贬到了当时荒蛮瘴疬的云南。生意场上的精明能干,在皇权面前却是那样的懵懂和不合时宜———这是个人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今日的“沈厅”再幽深明丽,也只如那厅前一湾碧水映出的明月,掬到手里的,至多是一捧湿硬的卵石罢了。  ……  就算以上诸般全不挂怀,到得周庄,也是要去找寻一份江南水乡里的典雅、古朴与清丽吧:那杏花、春雨、江南呵,那小桥、流水、人家呵,盈盈一水间的悠然淡泊与幽美静谧

5、,正是世人心中憧憬的一个迷蒙的梦。  多情真实的水乡  然而九百岁的周庄,毕竟不是为了那些人的梦境所设:其本身发端于商贾列肆,镇北的急水江,自元代时起便已舟楫如梭。八条长街,“井”字形水道,数百年的繁华在经历了短暂的消沉落寞之后,又走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水里的幽然平和,在岸上却是喧嚣热闹的。沿河都是挤得密密的小店:草编与竹器,珍珠与丝绢;滑嫩光洁的面筋嵌肉,“味兼小笼、汤包、馄饨之长”,被陈从周先生提名“三味圆”,由此成为周庄压轴名菜;红亮晶莹的红烧蹄髈,酥软香腴,更借了沈万三的名人效应,“万三蹄”更成了

6、周庄之招牌特产;更有水晶虾、炒白蚬、炸银鱼香而酥,酿青团糯带甜,水菱角光洁甘脆,腌菜苋柔韧清鲜……店主人招呼着过往游人。卖草编的小贩,玩杂耍般地展示着手中货品:“万三糕”的店员,手中钢刀飞快地起落,片片糕条便如雪花般绽放;珍珠店的女主人,个个遍身珠环翠绕,自家便作了自家的模特。整条街巷,被叫卖声、议货声、还价声充斥得满之又满。阿婆茶灶头的水汽与万三蹄店后的油烟氤氲在一起,交织出一股独特的气息,令人眩惑又怅然。  幽古之思,便在不停地砍价与计算之中,渐渐地冲散了。于是就有人大呼:“周庄失落了以往”,“周庄

7、应该是静的。”  然而,当真正踏入了这喧嚣的街肆———路边头裹一方印花布的少女,斜挎一个小小的竹篮沿街叫着:“栀子花,白兰花!”细细的嗓音又糯又甜,融在闹嚷嚷的街市里,却是那样的熨帖。一个头顶还留着“茶壶盖”的男孩,拎着一篓鲜菱角摇摇晃晃跟在母亲身后,见人注视,开口便问:“阿姨买红菱咓?”一本正经,煞有介事。顺着人流前行,买一条水蓝的丝巾,挑一串茉莉花串就的手链,手里剥着粉嫩的鲜菱角,间或将几片香糯清甜的万三糕送在口中,一路下来,才知原先要找寻的缥缈之梦,却是江南小镇最原本的市井生活。  这才是一个真实

8、的、不去附庸风雅的周庄!起家便是商人的营算,这一份灵动与精明,正是周庄本色!文人骚客们要找那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骑马倚斜桥的薄衫少年,且请到别处去吧。这里是市民的周庄,是留茶壶盖的小童、戴红发夹的少女、精干结实的男子、银发如丝的婆婆———这些普普通通的周庄人的周庄。正因着这喧嚣热闹,当新镇上一排排的高楼拔地而起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才越发的明朗与光彩。  铺路的青石被货郎的草鞋磨得晶亮,文人的青履踏上去,却硬说这是古玉的莹润,怎能不碰壁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