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俗词俗论

柳永俗词俗论

ID:21100762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柳永俗词俗论_第1页
柳永俗词俗论_第2页
柳永俗词俗论_第3页
柳永俗词俗论_第4页
柳永俗词俗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永俗词俗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柳永俗词俗论范晓燕摘 要:词入宋之后,由于歌舞宴饮、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的滋蔓,形成了尚艳、尚柔而趋俗的局面。在这种人文环境中,受世俗文化的市井风情的熏染,柳永词张扬出鲜明的“俗”的创作个性。其俗词的兴起,代表了当时追逐流俗的审美取向和创作趋向。他的词“为情所役”,多用俚曲慢调、鄙俗之语,恣意抒写世俗的男女情爱,源流上承接晚唐五代温之花间词而来,却更具有浓厚的市井艳俗味。柳永词与晏、欧词虽有雅俗之分,一为贵族雅词,一为市民俗词,但晏、欧词的富贵气与柳永词的市井态,本质上都是一种俗。柳永词的“以俗为美”,往往遭

2、人訾议,但是从柳永到周邦彦的百余年间,大凡北宋重要词家,或扬或弃多染指其间。关键词:柳永;俗词;文学渊源;世俗文化;审美取向中图分类号:I22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3)06-202-03作 者:深圳行政学院教授,广东深圳,518021一俗,是社会文化风尚的体现,反映到词的文学创作中,则代表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趋向.“俗”的涌义有数端,世俗、佣俗、通俗、浅俗、艳俗、淫俗、卑俗等,主要体现出中、下层世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趣味。同时,“俗”,是与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

3、,它是相对于雅而言的,没有雅也就无所谓俗。盒阳居士将北宋诸家词视为“俗,’,其《复雅歌词序略》云:温、李之徒,率然抒一时情致,流为淫艳狠袭不可闻之语。吾宋之兴,宗工巨儒,文力妙天下者,犹祖其风,荡而不知所止.·一人人欲艳,咀味于朋游尊姐之间,以是为相乐也其祖骚雅之趣者,百一二而已。认为自晚唐至北宋“文力妙天下者”即温、李、晏、欧、柳等大家,他们的词言情淫艳,有朋游尊姐之乐而无药含骚雅之趣,充锐着世俗情欲的流俗之气,丧失了儒家雅正的传统,故一律将它们斥为淫俗的“郑卫之音.而予以贬抑.此论显然是依据俪家的诗乐观

4、,从“雅”的对立面对北宋诸家词所作的批判,以期恢复《诗经》以来的“骚雅”传统。至于北宋言情大家柳永,与盘阳居士同时的王灼《碧鸡漫志》云:柳香卿《乐章集》,世多爱赏该洽,序事闲暇,有首有尾。亦间出佳语,又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僧.此论肯定柳词铺叙从容、声律谐美,然而所斥责的是柳词的“俗”,即柳永自成一休的“浅近卑俗”的词风。而形成这一风格,除了趋从北宋词坛朋游尊姐之乐、淫艳狠裹之语的时风外,更主要在于柳水言情的世俗情调。王灼将它称之为“

5、野狐涎”,即认为柳水之俗词,如野狐精以涎水媚人,既野又邪“声态可僧.柳永词“以俗为病”.似乎是诸多词评论家一致的看法。徐度《却扫篇》卷五、王灼《碧鸡漫志》卷二、黄异《唐宋诸贤绝妙好词Y卷五、沈义父《乐府指迷》都指斥其词“俗”、“野”、“卑”、“理”。团然,柳永于勾栏瓦肆大量创制慢词俗曲,难免其浅近卑俗的特色,但这一创作特色,与他在审美趣尚方面对前人的承接不无关系。晚唐五代至宋初,.花间词”和“西昆体”兴起,一词一诗的共同倾向,皆表现出对社会功利型的传统风雅的叛逆和向六朝审美思潮的回归,但它们将唯美的绮丽发挥

6、到极致的同时,又都将“缘情而绮靡”落人庸俗:一是倚红偎翠的冶艳的俗,一是堆砌辞藻的浮艳的俗.柳永的词正是承接晚唐五代的淫俗、艳俗而来,由此而趋俗、尚俗,媚俗,成为风靡一时的“柳誉卿体”.柳永词的这一“俗”性,在宋代词学论雅辩俗的或褒或贬中被界定、被认同,井且,论者多将柳词被世人广为传唱的魅力归于一点:因俗使然。如陈师道《后山诗话》云:“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何瓶屈曲)从俗,天下咏之”。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彼其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张端义、叶梦得、吴曾等都持有此看法.《四库全

7、书提要》中也说柳词“旖旎近情,故使人易人.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旖旎近情而使人易人的,当指柳水那些“管弦冶荡”之便曲慢词。虽然这些说法对柳词风行的原因的揭示有些表面化,但也都触及到了柳词的实质—“俗“.实际上,自唐而宋的“新声”词,世俗是其突出的个性.词曲的主要源头是“胡夷里巷”,而且传唱于歌樱酒肆,这就决定了自它开始独立成体起,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俗”、“邪”、“野.、“淫”的色彩,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质.宋词所反映的世俗情欲和世俗生活,是它作为“新声”的文学本质所在,是它区别于正统诗文的文学新

8、价值的显现。宋词首先是世俗文化的,不管它的言辞是纯雅亦或通俗,其本质都是世俗的,因为语言的典雅或意象的精美、技巧的娴熟,都只是词作外在的表象,其内涵本质都不出绮怨侧艳一途。①如柳永词与晏、欧词,可以说同属于世俗文化的载体。晏殊词温雅秀洁欧阳修词清丽婉曲,所表现出的雍容闲雅的创作个性,确实与柳永词的市井艳俗味遇异其趣。然而,他们的词亦自“花间”而来,于歌筵酒席间为红颇知己抒发人生叹惋,尽管在语言风格上典雅清丽,其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