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

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

ID:2110664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_第1页
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_第2页
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复习指导:语文准备应注重积累  关于文言文阅读  语言含量增强需积累“打底”  近几年来,文言文考试的发展趋向,大致走过了3个阶段:先是读读背背、加强积累和感悟迁移;然后考在现代语言中有生命力的词(如“夫大国难测也”中的“测”字,即使考课外语段,2003年考的“徐”和“顾”两字,也说明了这一点);直至去年考开放性试题(谈谈对“强不知以为知”片面认识的看法)。可以说文言文考试的发展变化跨度较大,它只用5年时间走完了现代文试题要用1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考试一方面分值增加,另一方面近两年已拓展到考课外语言材料。  鉴于此,考生除了读好各自版本的课本,背好

2、、默好各自指定的篇目外,还得注意积累。其中包括:一、生活的积累,尽管时代变迁,但有些基本词还是一致的,如“山”、“水”、“人”等。二、长期阅读文言课文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如上述提到的考题“徐”和顾“两个字都学过。三、文化知识的积累,如山之阳为南,阴为北;河之阳为北,河之阴为南。你只要记住江阴是在江南,依次反求,全部掌握。  同时要把握好文言实词的几个特点:一、一词多义。二、通假。三、古今异义。四、词性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运用好这些原理可以顺利地驾驭课外文言文材料。  关于现代文阅读  理解性试题更需整体理解  由于考试时间减少,因此两个语言

3、材料的篇幅可能较以前略短些,试题也可能少些,而每题分值可能有所增加。几年来,现代文阅读呈现这些特点:  题材宽广,内容多样化,反映时代风貌。以2000年至2004年为例,其中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问题。既有讲工作态度问题,如2000年的《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又有说人格的问题,如2003年的《成全一棵树》和2004年的《最完美的礼物》;有反映生态平衡的,如2000年的《沙尘暴敲响了警钟》,也有介绍西部开发的,如2001年的《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等等。  开放性题目份量加重。从2000年的对《沙尘暴敲响了警钟》一文论述的中心的讨论开始,一直坚持质疑和创新。  鉴赏性试题贯穿始终

4、,并有加强的趋势。较早的是2001年的对《山村传圣火》的评价性文字,到2002年的写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而2003年已提高了要求,从细节角度进行鉴赏,到了2004年则干脆写150字的片断,或点评或写感想。  理解性试题增加,纯知识性题目减少。阅读考你理解文章的能力,而不是考你对文章中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阅读理解,建议大家掌握整体理解的阅读手法。它大致上包含: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一、理解词句在文章中的意义。二、把握文章中关键的词句。三、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识别、筛选文章的信息材料。六、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对于如何进行整体理解,可以从这

5、样几方面进行:一、从题目着手,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精华,带有提示意义。二、从文章框架着手,文章框架最能显示结构层次。三、从诵读和语感着手,平时要加强朗读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声地读。四、从文体着手,记叙文的特点是形象性,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议论文的特点是逻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