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

ID:2113058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_第1页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_第2页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_第3页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_第4页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和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摘要]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并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民主治理,以推动乡村公共精神由内生自发向制度建构延伸、由宗法伦理向契约精神转型、并从熟人社会走入公众世界。[关键词]乡村公共精神传统资源现代资源培育公共精神(pubicsprint)“在民主治理的过程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乃至必要的角色”[1]。在村民自治不断推进的

2、过程中,亟需有效地协调村民个人与村庄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中国既有的基础,加强乡村公共精神的培养。本文认为,乡村公共精神具有深厚的传统以及现代资源基础,并且前者基于宗法伦理型社会关联并遵循关系理性的行为逻辑,后者基于契约型社会关联并遵循交易理性的行为逻辑。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乡村公共精神的论述在公共性一般意涵的基础上有所延展。一般认为,公共精神之公共性的获致乃是其与私人(personal)的相对性,即它对公共领域或者公共生活依赖性,故此,公共性被认为与政治存在紧密关联,“公共性界定的关键不在于什么永恒的品质,而在于其政治的特质”[2]。实际

3、上,公共性在政治关联的基础上还具有更广的意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来看,公共性与社会属性紧密相联,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质就是公共性”,可以“用英语词汇commonnature对应公共性”[3]。本文对乡村公共精神的阐述融合了以上两种“公共性”意涵,对乡村公共精神传统资源的讨论从公共性的社会属性入手,对其现代资源的讨论则从公共性的政治属性入手。一、公共精神与乡村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主要体现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机制中,它倡导个人应在认同进而内化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利他、爱心和奉献等公共价值与信念等前提下来追求和实现个人利益。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

4、来理解公共精神的内涵。哈贝马斯认为公共精神与公共舆论紧密相连,它是包含着个人牺牲精神的时代精神的客观形式,最终被公共舆论这一概念所同化,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4]。阿伦特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立场认为人生命的完整性与公共领域紧密相关,公共领域是公共精神的所塑之物[5]。社群主义学者主要从个人与社群关系角度论述公共精神。简·曼斯布里奇的观点具有典型性,她认为爱和责任是公共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们是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两种机制,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将会在集体利益以及责任的基础上打造其个人利益[6]。罗伯特·登哈特夫妇评价简氏公共精神的实质就是政

5、治利他主义,认为这种利他能够促使公民关心公共事务并超越私人利益,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7]。国内学者主要从关心公共利益、积极参与、团结与协作等维度来理解公共精神的内涵。芮国强等人的观点与曼氏的看法具有相似性且具较大代表性,他们认为“公共精神源于以包含其他公民乃至社群利益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利益,必须通过对公共善的认同和承认来追求和实现自我利益”[8]。刘京等人更为强调公共领域的作用,认为公共精神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没有公共领域就谈不上公共精神[9]。李萍突出了政治利他,认为公共精神是指以利他方式关心公共利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公共精神排斥私人目的[10]。

6、吴光芸等人从共同体的角度认为,公共精神是建立在公民对共同体及其基本价值、规范、原则的认同及维护之上,它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诚恳地同他人合作[11]。  在村民自治实践稳步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乡村公共精神。学术界在乡村文化、乡村政治等领域的研究已经一定程度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乡村公共精神是指村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关系中所具有的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利他、爱心和奉献等公共价值与信念,它与熟人利他交换行为、村庄共同体意识、公共事务中的政治契约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等密切相关。主要体现为:村

7、民对村庄公共利益或者是集体利益的认同和维护;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推动个体利益同与公共利益之间共赢等。对乡村公共精神的探讨,需要进一步辨识其东西方背景因素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共同性主要表现为对整体或集体优先性的肯定。西方学者对公共精神的理解受到社群主义理论的直接影响,作为对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反叛,社群主义认为社群应该是优先于个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浓重的崇公抑私、重义轻利等整体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亦强调集体相对于个人的优先性。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西方语境中的公共精神以西方近代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崛起为前提。这种精神所具有的自

8、适性、自洽性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城市化进程、地方自治等社会-历史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