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的由来

科学素养的由来

ID:21134045

大小:7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科学素养的由来_第1页
科学素养的由来_第2页
科学素养的由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科学素养的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什么是"科学素养"呢?根据美国学者克劳普福的解释,科学素养是指"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它包括五个方面: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具有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智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具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很显然,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它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讴歌科学技术年代,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理科教学强调科学的统一性与自主性,把学生作为脱离日常生活的新一^科学家来培养,理科教学所

2、要实现的科学素养,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伦理",脱离"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把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解为着重于科学知识的掌握。进入60年代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人们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有了变化和发展。比如,1966年,美国一批学者根据1946-1964年间的文献调查,论述了"科学扫盲"的内容,揭示了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这就是:(1)概念性知识一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2)科学的理智一科学研究的方法论;(3)科学的伦理一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亦即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行为规范,也称为科学态度或科学精神;(4

3、)科学与人文一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5)科学与社会一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侧面的关系;(6)科学与技术一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差异。由上述资料能清晰地看到,60年代以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已扩充为科学素养的内涵,与50年代相比较,有着很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70年代里,科学素养教肓目标的范围和重心均有所变化。其原因之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二是科学技术在向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的同时,也带来了科

4、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许多冲突与矛盾,这些涉及到哲学思想、方法及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交互性的协调和多方面的综合才能加以解决。这就必然带来对以"学问"为中心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巨大冲击,势必要求扩展科学教育的目标范围。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发表关于70年代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建议:"为了促进科学素质的培养,各门科学课程必须考虑包括了合理的思维过程,科学技术的社会发展,从科学弓I伸出来的价值标准在内的科学的种种概念和概念体系,以及科学诸过程之间的平衡。有科学素质的人才能将科技成果运用于人类的福利"。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也

5、宣布:"为了适应学生的广泛需要,不管他们将来是从事科学工作还是技术性工作,都必须学会有效地运用科学过程与成果于工作或个人生活之中,因而理科教学的改革应以培养更多的、真正懂得科学、理解科学和技术是相互联系的共同的人为准则。"1974年索瓦特(Showalter)提出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科学素质教育体系,它认为科学素质应由以下七个要素构成:(1)科学的本质;(2)科学的概念;(3)科学的过程;(4)科学的价值观;(5)科学与社会;(6)科学的兴趣;(7)与科学有关的技能。这些观点表明,70年代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较之50、60年代有了较大的扩展,科学素质教育开始向

6、加强科学与技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重视科学实际价值的方向发展。进入80年代,科学素质教育在思想观念、目标内容等各方面有新的发展。世纪末的教育改革一改历次只是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而转为开发创新式的综合整体教改策略,新的教育观由传统的"三序":"知识->技能—态度"向新的"三序":"态度-4支能->知识"转化。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为核心的STS教育开始成为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重心也出现新的位移,体现出三个新的趋向:第一,以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公民为已任,这种公民不仅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是

7、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第二,以培养"通识性人才"为结果,这种人才应具有宽广的科学视野和应对综合性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能力素质;第三,以掌握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为根本,即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为此,美国NSTA把80年代的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为五个方面:(1)科学与技术的过程和提问技能;(2)科学与技术的知识;(3)在作个人及社会判断时,所具有的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4)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价值观和理解能力;(5)正视与科学有争议的社会议题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联动关系。罗伯茨(Roberts)在对北美洲过去80年来的科学课程作研究后认为,科学素质教

8、育应强调七个方面:(1)曰常生活;(2)科学的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