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课件

颌骨骨折课件

ID:21142396

大小:11.73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18

颌骨骨折课件_第1页
颌骨骨折课件_第2页
颌骨骨折课件_第3页
颌骨骨折课件_第4页
颌骨骨折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颌骨骨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颌骨骨折杨剑锋下颌骨解剖特点: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2、颏孔区:有颏孔,下颌前磨牙牙槽窝。3、下颌角:骨质较薄,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4、髁突颈部:比较细小,上下较为粗大。上颌骨三对支柱:承受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1、尖牙支柱:又称鼻额支柱,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2、颧突(上颌)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3、翼突(上颌)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与颌骨运动相关的主要肌肉1、咬肌:2、颞肌:3、翼内肌:4、翼外肌:5:舌骨上肌群:1)二腹肌2)下颌舌骨肌3)颏舌骨肌4)茎突舌骨肌(上升颞咬内

2、,前降颏腹颌)骨折发生机制本病多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打损伤、运动损伤),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少数由于医源性损伤引起(阻生牙拔除劈冠,牙挺位置、用力不当)。颌骨骨折特点:下颌骨:1、骨折断端移位: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

3、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2、咬合错乱:颌骨骨折最常见的体征。对颌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3、骨折端异常动度:正常情况下,下颌骨运动时是整体运动的,在发生骨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异常运动。4、下唇麻木: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

4、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6、影响呼吸和吞咽:下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上颌骨1、骨折线:临床上最常见为横断形骨折。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是在上颌骨与邻骨相连的骨缝。临床上根据骨折高低位置不同将上颌骨骨折分为LefortⅠ型、Ⅱ型和Ⅲ型。上颌骨骨折线主要决定于撞击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可以发生纵行骨折(腭中缝裂开)。1)、LefortⅠ型骨折: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其骨折线通过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到上颌翼突缝。2)、LeFortⅡ型骨折:又称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再沿上颌

5、骨侧壁至翼突。有时可波及筛窦达颅前窝,出现脑脊液鼻漏。3)、LeFortⅢ型骨折: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使上颌骨、颧骨与颅骨完全分离,因此又称为颅面分离。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2、骨折段移位: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3、咬合关系错乱:上颌骨骨折断的移位必然会引起咬合关系错乱。4、眶及眶周的变化:上颌骨骨折时眶内及眶周常伴有组织内出血,形成特有的眼镜症状

6、(熊猫眼);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5、颅内损伤:常伴发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等。骨折诊断标准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依据⑴有明显的外伤史。⑵受累软组织肿胀、触痛。⑶局部可触及明显骨折断端,有骨磨擦音,咬颌关系紊乱。⑷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全景片,下颌骨后前位,下颌骨ct+三维重建,髁突骨折可用关节断层及薛氏位)⑸个别下颌骨骨折有下唇麻木。上颌骨骨折诊断依据⑴有明显外伤史。⑵局部软组织症状明显,咬颌关系紊乱,“盘形面”、“马面”。⑶局部触诊于骨缝骨折处可触及台阶形成。⑷X线检查有利于进一步诊断。(全景片

7、,上颌骨CT平扫+三维重建,面中部骨折可用铁氏位、华氏位、颧弓切线位,)颌骨骨折的治疗1、治疗时机:颌骨骨折应及早进行治疗,但合并颅脑、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全身情况不佳,应首先抢救伤员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再行颌骨骨折的处理。()2、骨折复位及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1)复位方法:A:手法复位:用于新鲜的,移位不大的线行骨折。如颏部骨折,复位后应做颌间固定。属于非手术治疗。B:牵引复位:主要用于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已经纤维性愈合的患者。分为颌间牵引及口外牵引

8、(颅颌牵引:主要用于上颌骨骨折)。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