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裁指称距离

论体裁指称距离

ID:21160995

大小:7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0

论体裁指称距离_第1页
论体裁指称距离_第2页
论体裁指称距离_第3页
论体裁指称距离_第4页
论体裁指称距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体裁指称距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体裁指称距离内容提要 指称距离问题并非歌词特有,而是由人类文化的“体裁约定性”造成:各种性质的词语的指称距离本来就有差异,在不同的体裁中则出现整体性的延长或缩短,最后形成“体裁指称距离阶梯”;在各种社会交流性体裁中,歌词的指称距离最长,这种现象造成了歌词的风格特征,以及歌词特有的构造与理解方式,例如姿势语、“拟声达意”、全不取义“兴”、褒义倾斜等。  1、指称距离问题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段话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研究,学界至今对此却没有一个能服众的解释。“诗言志

2、”暂且不谈,什么是“歌永言”?《乐记》曰:“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歌”是一种“长言”。那么,什么是“长言”?一般解为“歌把朗诵的声调加以延长。”  本文提出一个看法,这“长言”既是物理形态的发声音长,也可以指另外一种“长”言,即语言的指称距离拉“长”。指称是“一个词语所表征的思想或事物”,即词语与其意指对象之间的关联方式。一般的逻辑语言,科学语言,实用语言,它们的语言方式尽量把指称距离缩短,即词语优先指向外延对象的潜力,词语的解释靠拢外延对象的趋势,这种潜力和趋势有利于高效率的理解。  在文学语

3、言中,散文与小说的语言,指称方式依然比较接近日常话语。而诗的语言效果就建立在指称距离延长之上,因此常被称为“非指称性语言”。对比之下,歌的语言指称距离延长最为明显,经常明显地跳过外延对象。  虽然歌的语言在很多方面与诗的语言类似,经常并称为“诗歌语言”,从语言指称距离上来说,歌比诗长得多,主要原因是歌通过音调唱出,表达方式奇特。可以说,歌的指称距离,是所有语言表意体裁中最长的,可能只比呓语、梦话短一些,但呓语梦话并非交流语言,不必在社会交流领域中考虑。因此,本文提出:“歌永言”即“长言”,实有二义:

4、可以指声调拖长,也可以指由此造成的指称距离延长。  语言的指称距离变异,并不是仅仅在各种体裁中才出现,各种词语的指称距离原本就不一样:特指名称指称距离最近,如人名、地名、年代名、建筑名等;指称能力稍远的是类别名称,如物种名称(桃子、蜥蜴等);而一些想象的物名,指称就落空,这就是符号学上所谓的“指称难题”,即有其言而无其物,例如凤凰、麒麟。一旦各种名称与“摹状词”结合成词组,其指称距离就更复杂,例如“盛唐气象”,两个词均有比较确切的指称,一旦合在一道,就可能指称相当不清楚。问题更复杂的是:许多名称言通

5、意顺,却完全找不到指称,如罗素喜欢举的例子:“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这不是说这些词语没有意义,而是说它的意义往往是内涵义,即皮尔斯符号学说的“解释项”。钱锺书建议用《史记》的用语,称艺术语言为“貌言华也”,因为它们有意牺牲直指意义,跳过了指称。  本文要讨论的是另外一种指称距离差异,即体裁引发的整体性指称距离延长。在不同体裁中,因词语性质造成的指称距离差别依然会保留,但体裁使其中所有的词语指称距离都发生变化。例如:不管是在什么体裁中,如果不加特别的修饰处理,“今日英国女王”总是比“今日法国国王”指称

6、距离近;“2002年的第一场雪”总是比“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指称距离近,如果唱在歌里,它们的指称距离都会拉长(下文将有详细例子)。也就是说,在一个文本中,两种指称距离——词语本身的指称距离与体裁造成的指称距离——是混合的。某种体裁中所有的词语,比另一种体裁的同样词语,指称距离都更长或更短,本文称之为“体裁指称距离”。  维特根斯坦说:“音乐的表达方式:不要忘记一首诗不是用在提供信息的游戏中的,哪怕它是按信息的语言构成的”。文化体制决定了这类体裁(诗与歌)并不提供确切指称信息,因为体裁拉长了其中语词的指

7、称距离。  2、乐音对指称的影响  歌的指称距离特别长与歌的特殊表现方式有关。语言和音乐在“声音媒介”上相通,歌词作为一种声乐语言,跨越并拥有了这两种声音:可以读出来,也可以唱出来,唱时出现音节的声学性延伸。《毛诗序》中描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言”只是最初的表义语言,通过“嗟叹”(加人情感的吟诵),继而通过“永歌”加入艺术的歌唱,达到情感表达过程。推动“言”到“嗟叹”到“内容提要 指称距离问题并非歌词特有,而是由人类文

8、化的“体裁约定性”造成:各种性质的词语的指称距离本来就有差异,在不同的体裁中则出现整体性的延长或缩短,最后形成“体裁指称距离阶梯”;在各种社会交流性体裁中,歌词的指称距离最长,这种现象造成了歌词的风格特征,以及歌词特有的构造与理解方式,例如姿势语、“拟声达意”、全不取义“兴”、褒义倾斜等。  1、指称距离问题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段话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研究,学界至今对此却没有一个能服众的解释。“诗言志”暂且不谈,什么是“歌永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