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

ID:21164559

大小:8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0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_第1页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_第2页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_第3页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_第4页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乡遇到农业问题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技点播台2010年寒假到漯河社会实践遇到的农民技术问题解答小麦全蚀病及防治技术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浸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地块可造成50%以上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搞好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对于促进小麦大面积增产尤为重要。1、主要识别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各生育期发病症状识别如下:1.1幼苗期幼苗感病后,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次生根上也有很多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发病轻的麦苗即使不死亡,也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病株易从根茎部拔断。1.

2、2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冼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都变成了黑褐色。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全蚀”因此得名。1.3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麦田出现矮化发病中心,生长高低不平。1.4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极易识别。这也是与其他小麦根病区别的主要症状表现。2、传播途径2.1土壤传播小麦全蚀病菌主要集中在病株根部及茎基部地上l5cm范围内,小麦收割后,病根茬大部分留在

3、田间,土壤中菌源量逐年积累,致使病田的病情逐年加重。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均可导致土壤中的病菌向四周扩展蔓延。2.2粪肥传播病菌能随落场土、麦糠、麦秸、茎秆等混入粪肥中,这些粪肥若直接还田或者不经高温发酵沤制施入田中,就可把病菌带入田间。2.3病残体传播混杂在种子间的病株残体随种子调运或收割机跨区作业,成为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3、发病条件小麦全蚀病是土壤寄居菌,以潜伏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它的发生与栽培管理、土质肥力、整地方式、小麦播期、品种抗性等很多因素有关。3.1耕作措施小麦一玉米一小麦连作有利于土壤中病原

4、菌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耕作如实施免耕或少耕,降低土壤的通气性等可减轻发病。3.2营养条件有机质含量高和氮磷钾肥充足的土壤发病轻,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块植株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和受害后恢复生长的能力比较强。反之,土壤瘠薄,土壤中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则全蚀病危害加重。施用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减轻发病,减少白穗。3.3品种抗病性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目前的小麦品种没有绝对抗小麦全蚀病的,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的小麦品种较耐病。3.4播期不适宜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土壤温度逐日下降,缩短了有

5、效侵染期,因而适期迟播田发病较轻。3.5气候因素冬前雨水大,越冬期气温偏高,春季温暖多雨等气候状态下有利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田间病残体的腐熟,降低菌量。3.6土壤性质砂土保肥水能力差,利于发病。黏重土壤则病害较轻。偏碱性土壤发病重于中性或偏酸土壤。4、防治措施4.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对未发生全蚀病的乡村,要严把种子关,严禁带病种子传人,对从病区来的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具进行严格清洗,防止病土传入无病田,以防止病情扩展蔓延。4.2农业防治一是选种抗病耐病优良小麦品种。二是深翻倒土。小麦播种前,将土壤深翻40cm,以减少土表层

6、菌源量。三是平衡施肥。增施有机底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病场土、病麦糠、病麦秸和病麦茬等,必须进行高温沤制),每667m2施用腐熟有机肥6000kg左右。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四是深翻改土。深翻可加深活土层,有利于小麦生长,同时也可将土表层的病菌翻至底层,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4.3药剂防治喷灌根部,分别于3叶期、返青期、拔节期进行,每667m用三唑酮乳油50~1O0ml或12.5%禾果利30ml对水80~1O0kg,充分搅匀,顺垄喷灌于小麦茎基部。喷灌根部可视病情轻重分别处理,轻病田3叶期可不喷灌。4.4严格种子处理麦播时用3%敌

7、萎丹250~300ml+2.5%适乐时100~200ml对水500ml,拌种50kg,堆闷1~3h,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最好选用含有适乐时或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种子,对苗期全蚀病的发生防效比较显著。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良种调运以及农民自留互换带病种子等原因,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日趋加重。小麦感病后,分蘖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全蚀病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为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燕麦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更好

8、地指导小麦生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发病原因1.无证违章调运小麦种子。随着我国种子经营体制改革,种子市场进一步放开,效益高、品质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