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ID:21166542

大小:304.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_第1页
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_第2页
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_第3页
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内湖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杨晓宇(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350001)摘要:本文以城市内湖水体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为例,通过采取外源与内源控制,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逐步使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修复,从而构建富有生机的水下森林。关键词:生态措施生态系统水下森林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个以城市景观为主的城市内湖,生态修复湖面320000m2,清淤完成后平均水深1.74m,库容55700m3,集雨面积达16.59km2。随着环湖土地大量开发,周边污染源源不断进入,湖区水位并没有明显降低,湖面已被水浮莲密集覆盖,通过水质检测其主要水质指标全部超标,已经成为严重富营养化

2、的湖泊,极大影响了湖泊的城市景观效果,为改善湖区周边的人居环境质量,实施湖泊的综合整治工程已势在必行。2、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从以往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与修复实践案例分析,采用单一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成效有限,因而选择采用外源与内源控制,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目前,此湖正在实施污水截流,初期雨水截流及净化,生态引水及底泥疏浚等综合整治工程。通过以上综合整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外源污染的输入量和污染物的富集与释放,增强底泥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使湖区水体水质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改善。但湖区内必须建立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内源污染。3、水质和污染源分析

3、通过下表的水质检测数据可以看出,其主要水质指标全部超标,显示为劣Ⅴ类水质。TN(mg/L)TP(mg/L)氨氮(mg/L)COD(mg/L)盐度4.650.263.657.80.78根据资料查阅及现场踏勘,此湖目前存在的主要污染源还有:地表径流污染和污水处理站尾水污染。其中地表径流污染主要由于其周边集雨面积较大,尤其是农村生活社区、农田及绿化地表径流是该湖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近几年,该地区降雨径流监测显示,各类城市降雨径流中的氮磷浓度差异较大,总氮,硝态氮,氨态氮与总磷的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1.96~6.77mg/L、0.62~4.89mg/L、0.35~1.18mg/L和0.04~0.

4、66mg/L。根据现有的污水处理站的资料分析,现有3座污水站尾水排放入湖,排放量为32800m3/d,排放标准为一级A。4、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此湖水体生态治理主要含6个部分:生态拦截污水处理站尾水入湖口处理措施水下地形改造④底质改良⑤生态系统构建⑥漂浮湿地。4.1生态拦截4.1.1生态集雨湖区水体其中的主要污染为面源地表径流,采用雨水生态收集过滤渠净化路面及绿化带来的入湖污染负荷。4.1.2环湖生态湿地带对于不易收集或集中入湖的漫流形式的地表径流,采用构建环湖生态湿地带的技术措施,过滤初级地表径流。4.2污水处理站尾水入湖口处理措施4.2.1生态浮岛净化系统采用生态浮岛净化入湖污水,

5、在达到水质净化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4.2.2复合湿地净化系统为最大量的削减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采用表流湿地深度过滤污水,提升水质量标准。表流湿地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物理吸附。4.3水下地形改造借助清淤工程开展,营造合理的水下地形,由陆域、湖滨区(0-40cm)、浅水区(40-100cm)、过渡区(100-150cm)、深水区(150cm以上)组成的多生境条件的水下地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4.4底质改良底质消毒主要是杀死一些土壤表面的藻类孢子以及一些有害病原菌;底质改良主要对底质pH等进行改善。经过底质预处理,可中和底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

6、起到除害杀菌、施肥、改善底质的作用,含有水生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这些元素都以离子状态存在,能被水生动、植物所利用。4.5生态系统构建4.5.1沉水植物构建沉水植物是水体中的生产者及动物生境条件的营造着,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案从湖区水深及功能定位选取沉水植物的种类及栽培区域。浅水区(0-80cm)构建水生草皮系统;过渡区(80-150cm)构建水生森林I型;深水区(150cm以上)构建水生森林II型。4.5.2水生动物生态系统的构建完善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实现水体生物多样性。通过滤食浮游藻类,有效控制蓝藻水华;N、P通过藻类营养级转化,

7、以鱼产量形式得到固定,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目的。4.5.3水生微生物净化系统水生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了营养物质(污染物)从有机向无机的转化,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悬浮物、沉积物、动植物遗体、碎屑等,因此,在建设生态系统的最后,完善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4.5.4滨水湿地带构建湖区水系的景观功能是本案打造的重点,依据陆域景观的不同,合理搭配适生、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同时兼顾一定的水质净化效果。4.6漂浮湿地漂浮湿地是采用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