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

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

ID:21172691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_第1页
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_第2页
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皮透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应用分析常俊杰满国军万勇陈乐乐(汝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汝州467500)【摘要】目的探讨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结果31例患者单条肢体手术时间(不括剥离大隐静脉主干)平均为30分钟。平均住院时间6天。术后随访6-12个月无静脉曲张复发,皮肤溃疡消失,下肢色素沉着减轻,下肢瘙痒缓解,小腿无明显瘢痕。结论透光旋切术创伤小,岀血少,住院时间短,美容,复发率低,疗效可靠。【关键词】经皮透光旋切大隐

2、静脉静脉曲张血管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177-01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早期表现为肢体的酸胀不适、浅静脉迁曲成团,而传统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我院从美国石乐辉公司引进TriVex经皮透光直视下动力辅助静脉切除术TIPP,我院2011年2月一2012年3月共收治大隐静脉曲张70例。其中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40例(对照组),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3、.1临床资料:木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26岁〜72岁合并踝部溃疡4例,占7.7%,合并小隐静脉曲张3例。血管彩超示: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通畅,或并轻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术前准备:术前留置尿管,输注抗生素,做深静脉通畅实验。入手术室前描记曲张静脉团范围及交通支位置。器械准备:施乐辉公司TriVex手术系统,包括TriVex动力及光源主机、TriVex旋切刀、带灌注的冷光源(灌注照明棒)、压力注射泵。充盈液由1000ml的生理盐水加1:1000肾上腺素2ml加1%利多卡因50ml配制而成。1.3手

4、术方法:取硬膜下麻醉,患者取平卧位,以卵圆窝为中心切切U,处理大隐静脉5个分支,顺行置入静脉剥离器至大隐静脉主干近端,内翻剥脱静脉主干全长,压迫止血5〜6分钟,小腿曲张静脉给予透光直视下动力静脉旋切除术,根据术前标记的静脉曲张范围设计切口,在曲张静脉的周边取切口,将连接了充盈液的照明棒经切U插入皮下,加压注入充盈液;再取另一小切口,将旋切刀头透入皮下间隙(即照明棒与皮肤之间),利用旋切刀头旋切、选择1500〜2000转/分交替模式操作,直视下碎解曲张血管及周围脂肪组织并立即被与旋切刀手柄相连的吸引器吸出。照明棒和

5、旋切刀可在任一切U进行交换操作。操作完毕后再次注入充盈液,冲洗瘀血及确认奋无静脉残留。小腿切U采用纵向切口,可减少对神经淋巴管的损伤。切口宜小,一般3〜4mm,尽量不予缝合,以利于引流,避免术后瘀血的发生。对于缝合的切口,可采用皮内缝合,术后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抬高,U服肠溶阿司匹林,早期下床活动,患肢抬高,并主动做足部跖屈、背伸活动,促进小腿静脉冋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忌久站,穿弹力袜3月。皮肤出现麻木等感觉异常的病人,常为隐神经分支损伤所致,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症状大多在3〜4个月内消失。2结果本类手术手术吋

6、间25-35min,平均30min,(不含处理大隐静脉主干吋间),(传统手术组平均45分钟),术后5-7天出院(传统手术组10〜12天),术后患肢无肿胀,皮肤部分瘀斑3周吸收完全,6-12月冋访未见复发,下肢瘙痒缓解,色素减轻,小腿无明显瘢痕,达到美容效果。3讨论大隐静脉曲张Trive系统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手术相比:(1)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本组出血量约50ml,对照组出血约120ml,术中用冲洗液冲洗,冲洗液含利多卡因,肾上腺,可减少疼痛与出血,可减少手

7、术操作时间短。增加手术安全性。(2)直视下行曲张静脉手术由于血管不透光,曲张静脉可显现于皮肤;直视下碎解曲张血管及周围脂肪组织并立即被与旋切刀手柄相连的吸引器吸出,手术彻底,疗效确切。(3)美容,小腿曲张静脉给予透光直视下静脉曲张旋切术,减少手术切口及长度,手术切口仅约l-3mm,6-12月冋访,小腿无明显瘢痕,达到美容效果。参考文献[1】叶志东,刘鹏,王非.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综合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1):40-43.[2】黄英,蒋米尔,张培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外科理论

8、与实践;2004年01期.[3】王深明.静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年10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