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

ID:21174302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_第1页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_第2页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_第3页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_第4页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初山阳陆求可与其文学创作摘 要:山阳为清初诗坛重镇,望社为明末清初活跃于山阳的文学社团,社中成员既有遗民也有入仕清朝者。其中陆求可以陆秀夫后裔之身份,出仕新朝,在明清变革之际,其人其文都值得我们仔细观照。  关键词:遗民 陆求可 文学创作  明末清初,淮安府郡治山阳,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南北遗民往还其间。顺治四年张养重,阎修龄,靳应升承晚明风气,结望社以励同人。据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记载,同郡相唱和者,尚有“邱象升、邱象随、陆求可、张新标、陈台孙”等三十余人,顾炎武、万寿祺、阎尔梅、王猷定、毛奇龄等人或坐馆,或流寓,或

2、避难,亦多于此聚集,吴头楚尾的山阳也就成为清初重要的遗民聚场。正如王锡祺在《望社姓氏考跋》中所言:“名几于吴中埒,高才宿学多出其间。”{1}但望社成员多纵情诗酒,少谈国事,所以谢国桢先生称:“虽然无赫赫之名,也没有遭了奇祸,因此望社也就湮没无闻了。”{2}自顺治乙丑年始,望社成员张新标率先参加科举中进士,而后望社成员如陆求可、邱象升、邱象随兄弟等先后出仕,其中陆求可身为南宋跳崖丞相陆秀夫之后,在变天下之际,所做出的人生选择,颇值得我们思考。  陆求可(1617—1679),字咸一,号密庵。据其所撰《陆氏家谱自序》自称为

3、宋丞相忠烈公陆秀夫之后(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言“忠节公”有误)。明洪武初迁淮为山阳人。十岁丧父,祖母,母督课甚严,于六经子史多有贯通,顺治五年乡试中举,后七年中顺治乙未史大成榜进士。授裕州知州,为政清明,入为刑部员外郎,晋福建提学佥事,转布政使参议,未上而卒。陆求可存世著述有《陆密庵文集》三十二卷,其中文集二十卷,诗集八卷,诗余四卷;又有《陆密庵诗》诗一卷,见诸《皇清百名家诗本》《月湄词》(一作《密庵诗余》)四卷,见诸《十六家词》本。此外尚有《西湖游记》《语录》《治裕集》等,未见行世。  明清易际,华夷之辨,一直是清初

4、士人所关心的话题,或逃禅为僧,或隐逸山林,变节入仕者多为士林所耻。陆求可对其入仕清廷并没有太多辩解,倒是朱彝尊为其所作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出陆的某种价值取向:“要其大旨,在兼善天下,故试之于政而政举,观之于文而文化成。”{3}甲申国变,士人慨然赴难者难以计数,但变节仕清者亦非少数,文人如何在忠君与兼善天下之间进行取舍,也就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纵观《密庵文集》《密庵诗集》,绝少谈到故国之思,与时人之间的交流也多限于同年或者乡贤同辈,极少有与遗民之间的酬唱之作,诗集中唯有《哭万年少》一首,中有“半世衣冠归野草,一生书

5、画托空门”之句。万寿祺甲申之后避祸淮安,寓居隰西草堂,与山阳士人多少有之交往,因此这首哀悼诗,也只是普通交往的体现,字里行间亦无太多对于沧桑国变的感慨。陆求可追求之“兼善”,则以其一生行动可为明证。陆求可赴裕州任上,好友邱象随赋诗相赠:“下马渔阳话未终,鲁州南去此匆匆。旅中送客情何极,乱后为官泽易通。百里人家瞻澍雨,十年诗卷卜清风。从君更望方城外,汉水悠悠在眼中。”{4}“百里人家瞻澍雨,十年诗卷卜清风”是邱象随对于陆求可为官的期许,同样也是清初出仕新朝的士人,实现政治抱负的共同心态。邱象随在康熙十八赴试博学宏词后见傅

6、山曾有诗句以自饰“我落尘埃无可说,夕阳坐尽土床前”。但邱陆二人皆未曾在入清前获得功名更未曾出仕,他们的这种心锁故不会像同时期的钱虞山、吴梅村等人一样沉重,虽然他们对于故国依然有着某种依恋。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深受儒家传统的士大夫,希望通过出仕来赈济天下,居庙堂处江湖皆忧国忧民。陆求可在其《忠烈考序》一文表彰闽中义士,开篇引《礼记》所言:“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传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则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济之。”而后历数闽之自唐代起忠贞赴死之士,其结论却是“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以视古昔诸君子且何如

7、也,后之君子知有所择焉”{5}。这也可看做是他对于自己所做选择的一种辩护。  陆求可于任上,多有令名。初到裕州,民生凋敝,旧有垦田一万九千三百余顷,然而战乱频发,当求可到任之时,可耕之地不过剩下八百余顷,而河道堵塞,又使三百余顷变为荒地。陆求可鼓励民众开垦荒芜之田,以二当一,开垦贫瘠之田,以三当一,大大提高了民众的积极性。同时减低盐引,新建学校,摘 要:山阳为清初诗坛重镇,望社为明末清初活跃于山阳的文学社团,社中成员既有遗民也有入仕清朝者。其中陆求可以陆秀夫后裔之身份,出仕新朝,在明清变革之际,其人其文都值得我们仔细观

8、照。  关键词:遗民 陆求可 文学创作  明末清初,淮安府郡治山阳,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南北遗民往还其间。顺治四年张养重,阎修龄,靳应升承晚明风气,结望社以励同人。据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记载,同郡相唱和者,尚有“邱象升、邱象随、陆求可、张新标、陈台孙”等三十余人,顾炎武、万寿祺、阎尔梅、王猷定、毛奇龄等人或坐馆,或流寓,或避难,亦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