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ID:21174997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_第1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_第2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_第3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_第4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必修部分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作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到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导致出现春秋战国分裂混战的局面。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

2、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秦——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中央地方秦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废分封,设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汉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央造成威胁。景帝到武帝时

3、削弱王国势力。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此后历朝沿用。元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边远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时阁臣有票拟权。清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和很大限制。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笔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4、,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

5、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

6、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精耕细作。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产品比较

7、精美。主要成就:冶金技术冶铜商周:繁荣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冶铁西周晚期: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制瓷业发展过程商代: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青瓷、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往国外;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镇,出现青花瓷;明清: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丝织业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明清:进入鼎盛时期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