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ID:21183997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_第1页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_第2页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_第3页
资源描述: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育人首先要育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建国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商度的重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的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许多新问题以十分复杂多样的面目迅速出现,因此,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当前中小学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庙港中心小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

2、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订出各种规走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

3、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

4、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

5、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此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性的德育教育模式。在实验中,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做到“三性”“四变”。“三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具有三个特点:1.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德育活动的主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学校活动中的主人,来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2.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

6、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3.独立性。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走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四变”是指: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谓“主体意识”是指从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作出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二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地位。我们开展“争当小主人”的活动,试行“干部轮换”,使每

7、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的尊严。三是引发需要。//-->我们在教育中一改过去教师以权威身份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努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发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如成功欲,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2.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校园内进行“温室育苗”,而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校园,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庙港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她傍依太湖,远连西山,湖光山色,有着物阜景华的自然资源,庙港

8、,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唐代陆龟蒙,近现代的费孝通、费达生等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编写了“三史”(林史、厂史、校史)、《红村名人》等乡土教材。二是建立基地,拓宽育人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