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

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

ID:2119194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_第1页
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_第2页
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_第3页
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作文题一直占据着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并大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所有教师都把作文当成语文成绩的突破口,不厌其烦地进行各种教法和学法的演习。却似乎走入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作文教学“暗胡同”。那么,如何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这条“暗胡同”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考;个性;灵性  :G633.34:A:1002-7661(2011)12-146-01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把作文教学比喻成为“一条暗胡同”。鲁迅先生说,那时的学生“一天到晚总是读、做,做、读;

2、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鲁迅先生此言令我深有同感,当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仿佛就进入了这样一条“暗胡同”,一味强调多读多写。当然,多读多写是对的,但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仅仅需要知识性的传授和技巧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发掘学生的个性与灵性,做到“我笔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现象。在当今的高考写作模式下,只有保持个性,唤起灵性,才能培养出“戴着镣铐”的优美舞者;否则,炮制出的只是一篇篇“新八股”而已。回顾历年高考作文,同样的观点和主

3、题,有些作文平淡无奇,有些作文却文采飞扬,究其原因,这些优秀作文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灵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个性与灵性齐飞翔”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略作探究。  一、体验真实生活,充实源头活水  真诚体验生活,是写作的第一要务。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来,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力。叶

4、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充实,文章才会有源头。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体会,随时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切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二、选准写作角度,确保立意新颖  西方有谚语说:“第一个把女孩子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可是很多学生还是有这样的惰性思维。一提起莲花就是“出淤

5、泥而不染”,一提起梅花就是傲霜凌寒,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想要脱颖而出就须找准新的突破口。二零零三年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宝钗鸣冤》行文角度令人拍案叫绝。此文以薛宝钗阴魂再现,谈论感情与认知的关系问题,分析很有情理,很能引起感情共鸣。即使比较抽象的抒情也是抒在人们的心里,即使叹苦也会让人簌簌掉下泪来。说实话,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从现实的角度看,薛宝钗确实要比林黛玉更让人容易接纳。读完全文,我们会从内心里产生认同感。再加上是对名著的化用,就使名著深厚的底蕴、深刻的思想也融入文中,其格调和分量非同一般。  三、掌握丰富材料

6、,做到巧妙运用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至关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下笔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勉强成文,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听有同学感叹:我掌握的作文素材很多呀,但为什么就写出文笔优美的佳作呢?这就需要有非凡的运用能力,巧妙地运用材料。  首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避同求异。选材新颖是使文章独特化、个性化的有效手段。而我们同学的作文却往往只写一些人人皆知的事例,普遍存在着材料陈旧,缺乏新意的问题

7、。问题的根源当然在于积累不够,“囊中羞涩”。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靠平时留心,注意报刊上的最新报导,最新成果,新奇事件,与社会接触,与时代接轨。其次做到推陈出新,旧事新说,旧材巧用。作文中能够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当然很好,但从高考作文应试的角度来说,几万人同题而作,考生的生活经验、阅读范围又很相近,若想“见人之所未见”,也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旧材翻新显然更加行之有效。  例如:“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文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

8、莉”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此文段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既避免了旧材料的堆砌,又使文章文采斐然。可见,运用巧妙,手中的旧素材也能用得如鱼得水,灵气飞扬。朱德熙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明确作文不是一种机械沉闷的程式训练,更不是一种缺乏生活体验的无病呻吟,而是一种张扬个性、体现灵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