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炎_1课件

肋间神经炎_1课件

ID:21200474

大小:184.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20

肋间神经炎_1课件_第1页
肋间神经炎_1课件_第2页
肋间神经炎_1课件_第3页
肋间神经炎_1课件_第4页
肋间神经炎_1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肋间神经炎_1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肋间神经炎一、概念肋间神经痛又名肋间神经炎,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二、发病机制肋间神经痛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肋骨、纵膈或胸膜病变会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原发性的肋间神经痛少见。三、临床表现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

2、一侧的一支神经。四、体格检查胸椎棘突旁和肋间隙有明显压痛;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屈颈试验阳性;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常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五、中医临床分型寒滞肝脉:胁肋痛、腹冷或牵引前阴坠胀疼痛,遇寒则甚,得热则缓,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暗苔白滑,脉沉弦或弦紧。肝经火盛:胁肋灼痛、或掣痛、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邪犯少阳:胁肋疼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淡苔白滑,脉弦。痰饮内停:咳嗽转侧、呼吸时牵引胸胁疼痛加剧

3、,胁胁胀满,气息短促,呼吸困难,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滑。肝气郁结:胸胁满闷胀痛,疼痛每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或连及少腹,精神抑郁,善太息,饮食减少,苔薄白,脉弦。瘀血停着:胁肋部刺痛,固定不移,日轻夜重,痛处拒按,或胁下有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肝阴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休,两目干涩,爪甲枯脆,口干咽躁,心中烦热,颧红,潮热,或有筋挛。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肝胆湿热:胁痛口苦,或绞痛,心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或目黄身黄,或有潮热,身热不扬,小溲黄赤,脉弦数或弦滑。六、治疗措施1、穴位及指压法2、十步推拿法3

4、、体针4、拔罐5、皮肤针6、电针7、中医中药治疗8、其他措施1、穴位及指压法在手背距横纹三指幅处有“外关”。在小脚趾和第四趾之间用指尖向上搓,到了尽处就是“临泣”穴。指压时只要在这两处穴位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压6秒钟,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指压前先用温湿布覆盖患处,可以增加疗效。2、十步推拿法预备式推擦大椎穴揉按肩井穴掐合谷穴按揉曲池穴合按内关、外关穴掌揉膻中穴分推胸肋间分推肋下按揉缺盆穴第一步预备式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

5、,静坐1~2分钟。第二步推擦大椎穴将右手4指并拢,紧贴在大椎穴上,适当用力反复推擦0.5~1分钟,至局部发热为佳。功效:疏风散寒,调理肺气。第三步揉按肩井穴将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对侧肩部肩井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功效:放松肌肉,活血通络。第四步掐合谷穴将一手拇指指尖按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4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双手交替进行。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第五步按揉曲池穴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其余4指附在肘后,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6、。功效:疏风通络,镇静安神。第六步合按内关、外关穴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腹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第七步掌揉膻中穴将一手掌掌根紧贴膻中穴,适当用力做顺时针摩揉0.5~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佳。功效:理气散淤,宽胸利膈。第八步分推胸肋间双手指张开呈爪状,将指尖附于同侧胸骨旁肋间处,适当用力从胸前正中线沿肋间向两侧分推0.5~1分钟。功效:宽胸理气,缓急止痛第九步分推肋下将双手4指并拢,分别放于同侧剑突旁,沿肋骨分推0.5~1分钟。功效:调中和胃,理

7、气止痛第十步按揉缺盆穴一手半握拳,中指伸直,将中指指腹放在对侧缺盆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肩部有酸胀为佳。两侧交替进行。功效:通经活络,解痉止痛。十步推拿法注意事项以上手法每天操作1~2次。在治疗前应明确疼痛的原因,以排除按摩禁忌症。按摩时手法操作宜轻柔,一般可缓解疼痛。3、体针取穴:主穴:照海、丘墟、曲池。配穴:支沟、阳陵泉、华佗夹脊(病变相应节段)、蠡沟。治法:主穴每次仅取一穴,效不明显者加配穴。照海,取双侧,随吸气进针1寸~1.5寸,反复捻转结合提插,持续3分钟~5分钟,施泻法,留针15分钟。丘

8、墟穴,宜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法同照海。曲池,取健侧穴,针剌得气后,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同时嘱患难与共者作深呼吸,并按摩患处。留针15分钟。华佗夹脊,深刺使针感沿肋间神经放射,只取患侧穴,施平补平泻法,余穴均取双侧,针法同照海。每日l~2次。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二;好转:疼痛减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无效:疼痛不明显。4、拔罐取穴(1)主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