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作业设计

《长城》的作业设计

ID:2120107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长城》的作业设计_第1页
《长城》的作业设计_第2页
《长城》的作业设计_第3页
《长城》的作业设计_第4页
《长城》的作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城》的作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城》的作业设计《长城》的作业设计  教材的理解: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本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远近两个视角下的长城,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文: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2、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抓一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重点句)  析深刻:课文从“蜿蜒万里、高大坚固、功能先进、施工艰辛”四个方面突出长城的是一个伟大奇迹。  论透彻:利用名人对长城的赞叹整体感知伟大引出重点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再现伟大——联想施工艰辛体会伟大的奇迹——引读重点句感受人的伟大。  重点段1: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

4、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知识点:  1、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功能先进。  2、知道作者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题型设计:  1、这段话看出作者的观察点在。从文中找一个最能概括长城特点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A从整体到局部B从上到下  3、这一段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想一想他们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并根

5、据  文中文字、图片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并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  4、如果你等上长城,目睹了这么伟大的建筑物,你会发出怎样的赞  设计理念:  围绕知识点,紧扣语文文字,引导学生潜心体会文本,在字里行间反复体会,在阅读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探究发现。  1、2两题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顺序。  第3题画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对长城高大坚固、构造科学,利于防守的理解。让学生当导游根据结构示意图将这一部分课文当作解说词来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段2: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

6、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知识点:  1、了解长城修筑时的艰辛。  2、知道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题型设计: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联想到。  (2)圈出第一句中描写动作的词,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一块条石就有重,这句话运用了的方法具体写出条石很沉重。  (4)从短文中“没有”、“一步一步”、“数不清”、“无数”等

7、词语中能体会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第1、2题练习告诉我们作者观察点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了他  的创造者——古代的劳动人民。  3、4两题练习配合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从另一角度说明长城的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年级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