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ID:21206156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适宜的品种  实践证明,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性好、抗逆性强、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超高产栽培。在我市,有三种不同穗数和粒重类型的品种,这些品种以不同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都可获得每亩600kg以上的超高产。一类是分蘖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种,如潍麦8号,获得超高产的每亩穗数33万左右。一般说来,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好,但成穗率偏低,主要靠穗子大、粒数多、籽粒重夺高产。另一类是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烟农23号、农19号

2、、济麦22,获得超高产的每亩穗数为45万~50万。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容易获得足够的穗数,这类品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应协调好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提高单株穗粒重。第三类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品种,如临麦2号。  二、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近年来,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气温比过去高了,按过去的播期播种小麦冬前容易旺长,所以应该比过去的播期推迟3-5天,小麦适宜播期应该由过去提出的9月25日至10月5日,改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8日。在我市的生态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和分蘖成穗

3、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均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每亩产600kg以上的高产。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如潍麦8号,基本苗要多一点,每亩13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烟农23号、农19号、济麦22,基本苗要少一点,每亩10万~12万。三、培肥地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我市的小麦生产记录,2005年相州镇后莲池村种植的1.23亩潍9819小麦进行了实打验收,实打结果亩产小麦666.72公斤。2008年石桥子镇赵家近戈庄村1.04亩临麦2号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692.0公斤。创我市小麦单产最高记录。高产麦田的土壤特点是:土壤

4、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养分充足,比例协调,这样的麦田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我市每年都有若干麦田创出每亩600kg以上的高产量,共同特点是均为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矿质营养丰富,而且是在氮磷钾比例协调的地力条件下取得的。  据山东农业大学用15N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高产小麦吸收的氮素营养有2/3来源于土壤中贮存的氮,1/3来源于当季投入的化肥,如果地力不高,当年投入再多的化肥,小麦也只能吸收1/3,说明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培肥地力的综合技术有以下几点:(1)旋耕与深耕相结合,破除犁底层。近几年,我市

5、用旋耕代替犁耕的面积逐年扩大,旋耕工费低、田间坷垃少,易整地作畦,颇受农民欢迎。但是,连续多次旋耕造成麦田耕层变浅,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一是影响小麦根系下扎,二是影响水分下渗和土壤蓄水纳墒,伏雨径流量大,土壤深层蓄水少,根系发育差,降低了小麦生育后期抗御干旱和干热风的能力,影响粒重和产量。所以,对旋耕麦田,应采取1年旋耕、1年深耕或深松,有的专家提倡2-3年旋耕、1年深耕或深松,实行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既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效益,又有利于高产。另外,要注意一点,进行旋耕作业时,应旋耕和镇压相结合,使土壤上松下实,避免土壤过于疏松,

6、造成小麦播种过深,形成弱苗。(2)增加有机肥投入,实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麦田理化性状优良,土壤钾素含量高,保水保肥,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干热风的能力。目前我市麦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1.0%,而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均在1.2%以上,有的甚至更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根据近几年高产麦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常年亩产量稳定在500kg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5mg/kg以上,速效

7、钾90mg/kg以上的地力基础上,选用具有亩产600kg生产潜力的品种,加上良种良法配套措施,可创每亩600kg以上高产土壤肥力差,不能有效地培育冬前壮苗,小麦不能安全过冬。2008年2月29日,林家村镇西仲金口村张永培,他反映小麦长势差,怀疑是复合肥造成的。种植的小麦品种为临麦2号,前茬作物为花生,基肥施用复合肥25公斤/亩,碳铵64公斤/亩。经现场观察,张永培的小麦叶片有干枯现象,部分死蘖死株,麦苗整体上比较弱。我们认为死苗是冻害造成的,因为苗子弱不能安全过冬。苗子弱的原因是:冬前植株营养物质积累少,造成小麦长势弱,加之去

8、冬气温低,造成麦苗不能安全过冬。经取土化验,同一地块,在地头上长势好的地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是:60.8mg/kg、26.2mg/kg、126.3mg/kg,长势差的、死苗的地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是:34.5mg/kg、24.7mg/kg、81.3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