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ID:21206377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_第1页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_第2页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_第3页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_第4页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南宋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各种思想观念互相激荡,共同促成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其间,影响深远而又引起时人与后人高度关注的无疑是道学与反道学之争(1)。一、学术层面上的道学与反道学之争道学与反道学之争,在学术层面和非学术的政治局面上均有极生动的体现。就前者而言,主要表现为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陈亮等人同朱熹理学思想的斗争。薛季宣(1134一1173年)有鉴于“自附于道学者”空谈性命而“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事”,故其教人专重“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行,足以开物成务”(2),并由此而成其“主礼乐制度,以求见

2、之事功”(3)的学问。他针对道学家“言道而不及物”的认识方法,明述其“道不离器”的观点,说:“曰道曰器,”(4)又以此为基础,强调为学要切于实务,“学以致用”,教导学者“讲明时务本末利害,必周知之,无为空言,无戾于行”(5)。这种与道学相异趣的思想,到其高足陈傅良(1137一1203年)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志在经世的陈傅良,不仅继续推展其师之学,而且更深研“治体”,提出了一系列包含着要求改革当世弊政的独到见解,叶适曾称其“既深究治体,故本原祖宗德意,欲减重征、捐末利,还之于民;省兵薄刑,期于富厚。而稍修取士法,养其理义廉耻为人材地,

3、以待上用。其于君德内治,则欲内朝外庭为人主一体,君臣庶民并询选谏,而无壅塞不通之情。凡成周之所以为盛,皆可以行于今世,视昔人之致其君,非止以气为荷负之,华茶润色之而已也。”(6)。薛季宣、陈傅良的注重实行实事实功实利的学术思想,素“为考亭(朱熹)之徒所不喜,目之为功利之学”(7)。朱熹及其门人同他们学术理论上的差异、分歧及由此而展开的一些思想论争,无疑为南宋儒学史上的一项颇有意义的事件。陈亮(1143一1194年)力主“皇帝王霸之学”,亦重功利、讲事功、倡实利,认为“禹无功,何以成六府?干无利,何以具四德?”(8)哲学、伦理学上,他尽

4、管认为“高卑大小”“各有分也”,但更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衣食室庐门户皆非外物,“有一不具,则人道为有缺,是举吾身而有缺也”;声色实味安佚皆“出于性,则人之所同欲也,委于命,则必有制之者而不可违也。富贵尊荣,则耳目口鼻之与四肢皆得其欲,危亡困辱则反是”。(9)因而,他以其力主的“天理、人欲可以并行”的思想来反对朱熹为代君的道学家所鼓倡的“存天理,去人欲”说,并旗帜鲜明地提出“王霸并用,义利双行”(10)的主张。陈亮的这种学术思想自然为朱熹所反对,朱、陈之间曾围绕着王霸疫疠问题展开过激烈论辩。朱熹依其“道统”说而以天理

5、、人欲论析历史,认为夏、商、周三代帝王所以能承继“尧、舜、禹相传之密旨”,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其王道内本天理,即其“惟有天理而无人欲”;三代之后,天理失传,汉、唐之君“心乃利欲之心,迹乃利欲之迹”,“无一念不出于人欲”(11),遂使道统暗而不彰。陈亮对朱熹此论予以明确反对,他说:近世诸如(即道学者流)“谓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其间有与天理暗合者,是以亦能久长。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间,天地亦是驾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藩,而道何以常存乎?”他认为,王道、霸道本未必截然对立,前者完全可以通过后者来实现,如汉之刘邦、唐之

6、李世民之事功,虽“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12),而行“王道”的三代亦有“霸者”之行,如启之胜有扈氏、汤放桀于南巢而为商、武王伐纣而有天下等等。同样,“义”、“利”非根本对立。“利”乃“生民之利”,本于人心,为“生民”之自然需要,正体现了“义”;或者说,“人欲”正是“天理”的体现。他从这种思想认识出发,针对朱熹所谓汉、唐之君“无一念不处于人欲”之说,提出应“大其眼以观之,平其心以参酌之”,“于驳杂中有以得其真心故也。波流进,利欲万端,宛转于其中而能察其真心之所在者”(13),即从汉(高祖)、唐(太宗)之“真心”看,“一念不在斯民

7、”,是以岂非三代之“天理”体现?所以,同朱熹不一样,陈亮竭力主张的是:“王霸可以杂用,则天理人欲可以并行。”朱、陈之间的这种观念歧异,还表现在他们各自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处世问题的看法上。朱熹曾希望陈亮“绌于义利并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14),而陈亮则对之不以为然,认为儒者理应以天下为己任,“穷天地造化之道”(15),做“大有为”的“英雄豪杰”,故其自谓:“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啐面盎背,则亮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

8、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如世俗所谓粗块大脔,饱有余而文不足者,自谓差有一日之长。”(16)朱熹、陈亮在十余年时间里,往返十余通书县,展开激烈论争,各自均充分阐述了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