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

ID:2123632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_第1页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_第2页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_第3页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_第4页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2006中考语文卷对联题类析曹津源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样式的对联,在2006年中考语文卷中继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与以往比较,今年的命题有以下四个特点。  前几年要求考生自找材料自己构思对上联或下联的题目,得分率大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训练较少,考试时能用作答题的时间很紧,考生一旦思维受阻,往往乱写一气,或干脆放弃。今年有的命题针对此种情况作了改进,明显降低了门槛,以消除畏惧心理,激起考生对对联的亲近感。例如南京题:  ……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

2、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从三方面降低难度:一是由自找材料变为提供材料,只须“修改”,不须自创;二是明确指出只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也即告诉你上下联中有一联是对的;三是修改也较为明显,只是语序上的不妥,而无词性对应等较难下笔的问题,答题时无须

3、添字减字,只要把“深情怀旧”与“周树人”换位即可。再看温州市题: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题要求将散句概括为下联,因为题干已明确只需“删改”,不须添字换字,所以降低了难度,考生从中提炼出“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并不困难。  主动挖掘和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2006年语文卷在这方面也有亮点。请看金华卷第6

4、题中的第2小题:  某校举行“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  ②根据提供的信息,用金华古今文化名人的名字完成下联。  上联:火腿、酥饼、木雕、水晶,金华物产誉全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婺州儿女扬英名  这一题与其说是在考对联,不如说是在考你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它实际上是要求考生从知识积累中提取4个金华文化名人,虽然在其他小题中已提到“艾青”,但还要写出3个,如果平时“两耳不闻金华事,一心只读眼前书”,那就只能望“联”兴叹了。

5、如果你平时对陈亮、宋濂、李渔等令家乡人自豪的大家名流早有所知,那么做此题就能左右逢源。由此可见,平时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将视角延伸至包括当地文化资源在内的广阔领域,不断丰富人文积累,多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考试卷中的对联题很注意让考生在实用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显出露水”,展示个性。例如温州市课改区题: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

6、参考人物]孙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题规定了一个语文实践情境,既开放,又有限制;上联规定了结构,即人物名居第五第六字,前四字描写该人物的性格特点,末两字为叙事性动宾短语,第七字应是一个对动宾短语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这一实用题既能考查考生平时的文学积累是否厚实,又能看出考生对人物的总体把握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功力的广阔舞台。题中提到的“参考人物”,可答“足智多谋孔明巧供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

7、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等下联,如果你对《红楼梦》中的宝玉、宝钗等人物较为熟悉,不妨来一番别出心裁,尽情展示你的才气。江苏宿迁题与上述对联题可谓不谋而合,请看:  某班级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与以下设计。……  ②手抄报的两侧有一副对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品读名著似饮清露  下联:________________  这一实用题难易适度,但开放性更强,更利于考生自主发挥。与“品读名著”相对的,可以是“欣赏佳句”“聆听大师”“走进意境”等,与“似饮清露”相对的,有“

8、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如入仙境”“如见故人”等。应该说,考生如自主发挥得好,那阅卷老师批阅这一道题,也能是“品读下联似饮清露”了。  这类对联题的特点是,所出题目出自课文又不拘泥于课文,要求考生不仅对教材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能将信息重新组合,作自主发挥。请看泉州题:  对对子  ①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此题出自《核舟记》,属于自创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