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

ID:21238537

大小:77.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_第1页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_第2页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_第3页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_第4页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单使用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池理论分析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原理摘耍: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I'Hj距较小的平行的倾斜薄板的沉淀池,效果一般均较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提高3-5倍,因而它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对散性颗粒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关键词:浅池理论;斜板沉淀池前言: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屮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屮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浞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度以下。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间距较小的平行的倾斜薄板的沉淀池。特点是沉

2、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血积小。斜板沉淀池沉淀吋闹短,故在运行屮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吋,应注意加强管理,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1]。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板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板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耍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一、浅池理论原理没斜管沉錠池池长为L,池屮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U。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U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11/3,在u。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

3、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止加的3V,仍能将沉速为II。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M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岀的浅池理论。而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使颗粒去除率提高。根据这一理论,过去曾经把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改建成多层多格的池子,使沉淀血积培加。但由于排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无法推广。为解决排泥问题,斜板沉淀池发展起來,浅池理论冰得到实际应用。二、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原理按照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之间的相对关系,斜板沉淀池可分为: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

4、沉淀方向相同;异向流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互和垂直;双向流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1)同旬流斜板沉淀池同向流斜板沉淀池与絮体沉降方向相垂直,水流流动方向和絮体下滑方向一致,这样一旦水流过大就会影响絮体下沉。因此,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表面负萜可以设计的很大。但由于存在板IX!积泥、集配水不匀均、不能很好的解决泥水分离问题、清水不能有效收集、清水集水管常常被堵塞等问题,同旬流斜板沉淀池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2)侧向流斜板沉淀池侧向流斜板沉淀池进、出水方向一致,水流顺直,水头损失小。且水流方向影响絮体沉降,因此水平流速可以设计的比较大。此外,侧向流斜板沉淀池还

5、适于平流沉淀池的改造。当沉淀池池深比较大时,为使斜板单体不至于过高而难以制作和安装,往往在沉淀池内沿竖直方向设置多M斜板,这样,在斜板与斜板交界处的水流就很不稳定。而且,上层斜板上沉淀下来的絮体在下滑到下层斜板的过程中再次处于悬浮状态,有可能被水流搅起而被带出沉淀池。这种现象越往下越明敁,往往到了沉淀池底部会出现严重的泥水混杂现象,对出水和排泥都产生不利影响。(3)异向流斜板沉淀池为解决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排泥问题,又有人提出一种新的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形成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在沉淀池内设置异向流斜板沉淀装置,该装置为多层折叠式斜板单元,W端紧密连接两个沉泥槽。错层折叠式斜板单元为单片折叠式

6、斜板在垂直方向上按照相同中心轴、相同间距组合而成。水流从斜板屮间水平流过,水屮的絮体颗粒沉积到斜板上,当絮体沉积到一定程度后会沿斜板下滑到沉泥槽,经由沉泥槽自由下沉到沉淀池底部的泥斗。本沉淀池通过多层折叠式斜板单元和沉泥槽的设置,将出水和沉泥分成两个独立的区域,水流方向和沉泥方向不同,出水和沉泥互不干扰,而絮体一旦沉到泥斗就处于一个十分稳定的环境。异向斜板沉淀池很好地解决了排泥问题,并II具有沉淀效率高、沉泥环境好,水头损失小、适于T流沉淀池的改造等优点,对原水浊度变化有很广泛的适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水力计算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种:(1)分离粒径法:可分离颗粒的粒

7、径dp可表示为:*•-鳴若用口J'分离颗粒沉速US来表示,贝IJ:式屮:Q—沉淀池流景A—斜管区水血血积Af—斜管总投影面积K一颗粒粒径与沉速的变换系数V—斜管中的水流速度L一颗粒沉降需要的长度d—斜管的垂直高度e—斜管倾角(1)特性系数法按照沉淀最不理的端面所求得的可分离沉速use与us关系为:uSC=uS,s为一常数。S值被称为斜管的特性参数,觅断血形状而定。(2)加速沉淀法考虑到颗粒沉淀过程屮的絮凝因素,假设颗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变,并设起始沉速为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