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考试反思

物理考试反思

ID:21251096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物理考试反思_第1页
物理考试反思_第2页
物理考试反思_第3页
物理考试反思_第4页
物理考试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考试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理考试反思  这一次物理的考试,全班的成绩都不理想,当然,也包括我。老师这么辛苦地教育我们,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到知识吗?让我们考试有一个好成绩吗?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考一个这么差的成绩,这样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家长。  考试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说,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可能有不细心的原因在里面,但是,绝大部分还是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知道,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先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课前要认真预习,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先自己独立思考,实在不懂上课的时候再拿出来讨论。上

2、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应该要背的概念和公式一定要记牢。甚至还可以做一些比较灵活一点的题目,当然,这是在对于基础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做比较难的题目。这样的话,考试的时候要想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就并不难了。  虽然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考出一个优秀的成绩并不难。但是,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克服,那就是:粗心。考试要做到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做完检查这三点。考卷里会有陷阱,所以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老师,我一定会按照我自己上面所说的去做。让自己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牢固,考试时取得一个优秀的

3、成绩,这样才对得住自己,对得住老师的辛勤教育!第二篇:物理考试分析及反思1300字  高一物理期中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对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考试发现不少学生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现就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综述如下:  一、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概念不清  例1把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

4、木块受到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平衡力正解:C  分析:出现误解原因有:一、错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二、不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把握不对方向三、混淆平衡力的概念  改进方法:时常进行课前检测,积极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深理解。  二、对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不能认真掌握  例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6+24t-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间单位是s,位移单位是m,则则它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1sB.6sC.2sD.24s  正解:C  分

5、析:不能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而无从下手,认识不到此公式的内在已知条件。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要求学生自己推导几遍,加深对公式,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不仔细审题,眼高手低而导致错误  例3: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  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    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u。  分析:很多同学认为只有下表面存在摩擦力,没看清A与B之间也有摩擦,审题不清,麻木大意而出现解题错误。  改进方法:对于此种错

6、误我们应该悉心教导学生解题时务必先认真读题,理清题意,并在课下多布置几个这种题目,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解析习惯,通过练习来掌握知识会更加牢固。  四、思维分析错误或分析不当。  例4、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  的作用力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  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  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夹夹角为37度  时,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kg/m,  人和滑板总质量为108kg,试求(1)水平牵引力大小;(2)滑板的速率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学生

7、往往把它归纳为自己的粗心,实际上这是长期存在于头脑中的错误的思维习惯造成的。一看到是最后一个题就认为很难,不敢做。把问题复杂化,殊不知题目中已经把各条件分析得很透彻,只要按照题意一步步来就能找出解题思路,得出正确结果。  改进方法:平时要求学生做这种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时先认真读题,然后按照题目所述提炼有用信息,正确分析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解出题目。  五、数学基础知识很差,会物理方法,不会求数值  如上例4,很多同学画的受力分析图很好,力的合成,正交分解,平行四边形都很好,就是找不准角度,或找到了角度,正、余弦不会

8、解。  改进方法:加强练习,逐步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