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

ID:21251248

大小:64.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0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_第1页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_第2页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_第3页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_第4页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摘要]教研员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人员,研究职能在教研员的工作中应占有核心与基础的地位,但指令型课程范式下教研员研究职能缺失,他们是“不下水”的教练员与“行政高于研究”的政府官员。在倡导多元、开放的新课程范式下。教研员必须淡化行政职能,重塑“研”的角色与使命,要明白:课堂是教研员教研的重要田野,上“下水课”是教研员教研的基本途径,质性研宄是教研员进行教研的理想方法。[关键词]课程范式;教研员;教学研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基层教研员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承担着基层中小学教学研究与业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群体。在XX年

2、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宄、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宄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该规定充分说明,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试验中,国家对各学科教研员赋予了重要的使命与任务,对教学进行研宄、指导和服务是国家赋予教研员的基本职能。一、研究在教研员角色、职能中的重要地位顾名思义,教研员就是进行教学研宄的人员,对教学进行研究毫无疑问应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与使命之一,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研究是教研员所有职能的基础。根据

3、国家相关文件,国家赋予教研员的基本职能包括研宄、指导和服务三个方面。其中研究排在三项职能之首,足见其在教研员职能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是统领教研员三个基本职能的核心,不做研宄的教学分析与指导没有深度,是经验性分析;不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思维便会枯竭,是无本之源。所以。没有研究能力的教研员就是名不副实的教研员。虽然对教学进行管理也是国家赋予教研员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没有研宄的教学管理不是真正的管理,没有研究的教学指导是不能“服众”的浅层指导。总之,研究应是教研员所有职能的基础。第二,研究也是教研员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新课程的实施无疑非常强调“研”的重要作用,比

4、如,“教师成为研究者”作为新课改理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校本教研也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并着力普及推广的科研理念之一。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基层中小学科研浪潮面前,教研员要想引领中小学的教学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并重塑研究职能。二、指令型课程范式下教研员“研”的职能缺失分析教研员的工作方式、角色定位与国家的课程范式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以前,我国长期实施的是高度统一的指令型课程范式。指令型课程是封闭性的课程范式,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全国教师用一本教材,相同年级教学进度统,教师的教案更是烙上了浓重的指令性色彩,作为教学指南的教学参考书对课堂教学来说是绝

5、对权威的标准。指令型课程范式对教学列出了必须严格执行、照搬不误的一系列详细的教学指令,教研员的职能就是敦促与检查中小学教学是否实施了这些指令。在此课程范式下,教研员“研”的角色与职能逐渐淡化并退位,他们成为评价者、监督者而不是研究者。(一)教研员是缺少研究意识的教学技师指令型课程范式下,教研员多数是从一线教师中选拔出来的,所以,大多数教研员的“前身”是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毋庸置疑,这些教研员在教学方面是能工巧匠,“教的角色、职能履行得非常好,但是作为“研”的角色就存在着定位不准的问题。因为一般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专业发展标准客观地“遗传”到了他们的工作之中,他

6、们成为典型的“教学技师”“教书匠”,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往往停留在“该怎么做”的经验层面;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一“研”的层面,教研员与普通教师的差别并不明显。这使多数教研员在工作中无法树立教研精神,工作中教研氛围不浓厚,教研员引领中小学教研环境的建设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二)教研员是“不下水”的教练员传统教研员是“不下水”的教学研究者,正如游泳教练却从不下水示范一样奇怪。作为教学研宄的专家,每天进行教学指导的教研员几乎就没有上过课,但却被奉为教学指导的“权威”。他们的工作场景常常是如下的画面。面对几十、几百位教师讲解教材、大纲,心中不免得意、唯我;习惯了听教师讲课,

7、然后是评课、指点江山;习惯了在办公室伏案,勾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学,但对实践的指导程度如何,心里实际上并没有谱。这种“只研不教”“指令式”教研,对基层教师的教学指导效果与质量提升是可想而知的。指令型课程范式下,教研员对基层教师的教学指导往往是口头指导,常用的指导套路是: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套。时间长了,教研员成了“旱鸭子游泳教练”,从不上一节课,但对教师的教学却是“指点江山”,基层教师对此颇有微词。总之,在指令型课程范式中,教研员常常通过课堂现场的“听”和“看”来进行教学临床诊断,依靠的是经验,套用的是统一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其指导是难以服众的浅层

8、次、经验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