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十忌”

高考复习“十忌”

ID:2127062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高考复习“十忌”_第1页
高考复习“十忌”_第2页
高考复习“十忌”_第3页
高考复习“十忌”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十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复习“十忌”高考复习“十忌”  在一段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条不紊的高效复习,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每位考生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高三的经验,谈谈高三数学总复习中应注意克服的几种不良倾向,以期提高复习效果,取得理想成绩。  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一味地钻难题找综合,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怪题,忽略通性通法,最终结果是丢西瓜保芝麻,得不偿失。现行高考中基础知识占70%,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逐步提高能力。  高考数学题的命题不仅仅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的。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

2、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代数、几何、三角的相互渗透,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今后的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解题之前认真读懂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审慢才能有二做快。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快解不快反而慢的境地,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难。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发生思维定势

3、化,只能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或把简单问题繁杂化。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经常进行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那么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更多、更合理。  数学高考大纲列出的知识共有135个~140个左右,围绕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无可非议,而又十分必要。然而对于每章每节都有重难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比如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变换,直线与平,直线与圆锥曲线等重点内容每年都在考查。抓住了重点得分率变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近两年开始在数学高考卷中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由70%

4、以上降到60%左右,着重考查思想、方法以及能力。学习在复习中要在这几方面多下功夫,主次要分清,复习效果会更好。  《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背题型,背思维方式的历史已经过去,靠牺牲速度换取高分的时代不存在了。这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题目,这类题数学背景深刻,关键是发现问题的规律,而非死记硬背结论。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又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前提。  有的考生拿到考题明明会做,但最后答案却是不全面或错误的;有的考生答

5、案虽然是对的,但中间过程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解决好“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比如数学填空题,不要求过程,关键是表达要规范。又如解答题,由于考虑的不周密,表达的不准确,书写的规范性差,重要关键的步骤不明确,仍然会失分。因此,解题中应注意推理的严谨性,计算的准确性,表述的规范性,结论的完整性。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复习中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如果再能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高三

6、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以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课程复习,但是学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且努力实施完成计划。目标方向明确,做事就会有序,并且产生良好的效果。  解答问题的思维要严密,解答的结果要求准确合理。不提倡靠“猜”答案而解题。“猜”的随意盲目性大,不利于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选用适当的方法,经过严密的计算和严格推理,以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在选择题的解法中,杜绝“猜”想,提倡思考。这也反映出学生是否用

7、科学态度对待数学的学习问题。  复习时要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学过的基础知识为基点,从培养能力入手,掌握合理的科学方法,使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经过师生共同地努力,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