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劳动权利谁作主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

ID:21272172

大小:135.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20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_第1页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_第2页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_第3页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_第4页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劳动权利谁作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劳动权利谁作主?——大学生就业常见争纷的劳动法解读一、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状况199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万;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660万。而且“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2011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是1221万2011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一、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状况二、大学生就业中常见法律问题1.我是谁——在校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之争2.“不是我不优秀,只因我是女人”——就业歧视3.当就业协议遇见了劳动合同4.见习期v

2、试用期5.我的劳动权利谁做主?——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6.末位淘汰——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7.有权利必有救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1.我是谁——在校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之争有调查显示,近70%的毕业生感觉择业时最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因此,学生经常会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到校外打工实践。《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

3、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1.我是谁——在校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之争《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议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1.我是谁——在校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之争原告19岁,系南京市莫愁职业高级中学2008届毕业生。2007年10月原告至被告益丰公司处进行求

4、职登记,经被告总经理审核,同意试用。2007年10月30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为期三年。2008年7月,被告公司以对原、被告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持有异议为由,向南京市白下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请求确认原、被告之间的劳动关系不成立。南京市白下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08年8月19日做出仲裁决定,以原告系在校学生,不符合就业条件,不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原、被告间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为由,决定终结仲裁。1.我是谁——在校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之争原告对此不服,认为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真

5、实、合法、有效,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原、被告之间的劳动合同有效。被告公司辩称,原告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时的身份为在校学生,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在校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而且被告在招聘简章及与原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录用条件是具备中专以上学历,而原告于2008年7月方毕业,其签约时并不具备被告要求的录用条件。因此,原、被告之间的合同名为劳动合同,实为实习合同,原、被告之间所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2.“不是我不优秀,只因我是女人”——就业歧视2009年,人力资源和

6、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牵头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进行题为“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课题研究。根据2240份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就整体而言,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就业歧视问题严重;仅有3.2%的被调查者在遭受就业歧视后采取过行动。对于不采取行动的理由,27.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没有时间和心情”,其他理由还包括“没有钱打官司”、“法律无规定”、“举证难法院不受理”、“怕打击报复”等。2.“不是我不优秀,只因我是女人”——就业歧视201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这项

7、调查显示,企业中的就业歧视占60.70%,政府机关占43.44%,其次是事业单位,占38.61%。而且我国在实践中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严重,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健康歧视、户籍歧视、籍贯歧视、身高歧视、外貌歧视、学历歧视、工作经验歧视、血型歧视、姓氏歧视、属相歧视、色盲歧视等。2.“不是我不优秀,只因我是女人”——就业歧视我国在反就业歧视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典型案例2002年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限制身高的“中国宪法平等权第一案”。2003年张先著诉安徽省芜湖市人事局的“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反歧

8、视诉讼都是由学术机构和民间公益机构支持的,除了以反对乙肝歧视为内容的反就业歧视“第一案”,在公益机构的支持下还发起了“中国相貌歧视第一案”、“中国抑郁症歧视第一案”、“中国色盲歧视第一案”、“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等反歧视诉讼。2.“不是我不优秀,只因我是女人”——就业歧视我国在反就业歧视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