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

ID:21274154

大小:1.90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0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_第1页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_第2页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_第3页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_第4页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博信息化简要回顾和前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博信息化的简要回顾与前瞻上海大学段勇2017年10月30日于自贡以计算机的发明为基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标志,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为最新进展的信息时代以为者什么:托夫勒:第三次浪潮贝林:后工业社会庞蒂:计算机文明米德:前喻文化……信息技术首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十几年前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信息主管曾对我说过:“如果你不住在美国,也许你一生只有一次机会亲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然而,不管你身在何方,你总可以随时在网上访问它。”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最新进步已经可以通过虚拟修复与重现,使珍贵脆弱、不可再生、终将消亡的文化遗

2、产实现变相永生。同时,信息技术已经并将继续极大地改变我们与博物馆的互动方式。文博信息化经历了从文博单位在国际互联网开设网站提供信息资讯服务,到博物馆业务工作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藏品数据库技术、数字监测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再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设备将博物馆管理和服务各领域整合为一体,代表当前文博信息化水平的“智慧博物馆”已呼之欲出。文博信息化取得现有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最初只是几个基层文博单位出于文化自觉将业务需求与信息化衔接而成为先行者,而全国文博系统整体上曾经错失了一次重要机遇:国家开展“数字博物馆”建设试点时选择了教育部门,当时似乎过于

3、看重技术架构而相对忽略了内容供给;文博系统作为数字博物馆最大的需求方和内容的主要供给者,却因不能重复立项而失去了从中央财政争取经费开展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机遇。此后,文博信息化长期只能靠各文博单位自行进行,发展很不平衡。在文博信息化方面,上海博物馆是先行、开拓者,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即已起步;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依靠著名品牌和强大实力迅速成为文博信息化的扛旗、领军者;央地共建馆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成为文博信息化的中坚、骨干力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在“智慧博物馆”试点项目支持

4、下成为后起之秀。虽然我国的文博信息化起步晚于美国等国,但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后发优势”,目前整体上基本处于“并跑”状态。故宫博物院“天子的宫殿—紫禁城”VR系列片故宫博物院“天子的宫殿—紫禁城”VR系列片敦煌研究院的“莫高窟网上虚拟漫游”十几米宽的触摸大屏,三千多件各类藏品任你挑选下载,自定义参观主题和路线,观众甚至可以重新创造新的“展品”……几年前,当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耗资一千万美元打造的“第一展厅”亮相时,国际博物馆界颇有“惊艳”之感。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第一展厅”古罗马浴场虚拟复原,庞贝古城的数字化及虚拟复原秦始皇兵马俑的虚拟修复,圆明园西洋楼景

5、区的虚拟复原包括“智慧博物馆”在内的文博信息化将何去何从?信息化明显已是大势所趋且呈加速发展态势,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文博系统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应该顺应和追踪信息化的大趋势,但似乎没有必要始终紧盯信息化的最前沿、最尖端技术,即:应该“赶潮流”但不必“抢潮头”。“智慧博物馆”的关键,应该是针对博物馆业务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比如“以物为根”与“以人为本”),发挥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比如互联、互动、共享等),整合功能、优化程序、提高效能、精准服务。最新的技术发展,从虚拟数字场景的VR技术,到虚拟数字场景+裸眼现实场景的AR技术,再到数字化现实场景+虚拟数字场景

6、的MR技术。技术的进步已开始模糊甚至消解着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对文博领域的传统展示形式和教育手段形成冲击,极大地改变了博物馆的参观方式,提升了观众的体验、参与度,不仅“身临其境”,而且“以假乱真”。可以大胆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出现完全虚拟的博物馆(与现有依托实体博物馆和真实藏品或再现历史场景的虚拟博物馆不同),具体形态还不明朗,但展示的对象、手段和教育方式都将呈现出脱离现实或“超现实”的特征,或者说文博时空将会与科幻、游戏深度融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文博信息化不会改变文博事业“以物为根”、“以人为本”的基础特点,也不应沦为单纯炫技而致喧宾夺主;传统的博物

7、馆更不会消失,只是将更加多元化发展,以更好地承担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我们文博人的立身之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