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

ID:21277067

大小:1.5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0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_第1页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_第2页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_第3页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_第4页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華七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石小力整理)子犯子餘【二】—【三】(吾)宔(主)好定而敬信,不秉(禍)利,身不忍人,古(故)走去之,【二】以即(節)中於天,宔(主)女(如)曰疾利(焉)不?(足),誠我宔(主)古(故)弗秉。(少)公乃訋(召)子余(餘)而(問)(焉)……馬楠:“卽”當讀如字,不必破讀爲“節”,訓爲就。“疾利焉不足”,疾當訓爲急。雖然“秉”下有斷讀符號,但“(少)公”不辭,“(少)”似當上屬爲句。《論語義疏》引顔延之有“秉小居薄”之語。“秉小”與“秉禍”文義相類,猶《國語》所謂“以喪得國”。也可以破讀為從小、少、肖得

2、聲的表示負面意義的名詞,如“痟”等。句謂主(秦穆公)若謂我主(重耳)趨利不速,誠如所言,我主固不秉禍。鄭邦宏:“誠我主古弗”之“古”,當讀爲“固”,楚簡習見,《上博五·鬼神之明》:“抑其力古(固)不能至焉乎?”此表判斷的副詞。石小力:“疾”,整理者訓為“惡”,認為“疾利焉不足”與上文“不秉禍利”呼應。今按,與上文“不秉禍利”呼應的應該是“誠我主故弗秉”,“弗秉”後省略了賓語“禍”。“疾利焉不足”中的“疾”字,當訓為“急”或“速”,急利,以利為急,即眼中只有利益。如《韓非子·難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本句話是子犯回應秦穆

3、公的,大意是您如果認為我的主君對於禍利的追求不夠急切,確實我的主君沒有秉持禍亂所帶來的好處。【四】(吾)宔(主)之弍(二)晶(三)臣,不閈(扞)良詿(規、佳),不(敝-蔽)又(有)善。石小力:閈,整理者讀為“干”,訓為“犯”。今按,閈當讀為扞,與“蔽”同義,皆當訓為屏藩,即保護之意。《韓非子·存韓》:“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為扞蔽,入則為蓆薦。”【五】事又(有)訛(過)(焉),不忻以人,必身廛(擅)之。(吾)宔(主)弱寺(時)而(強)志。鄭邦宏:“事”,整理者如字讀,而在注釋中,整理者將此句譯爲“如果有過錯,不喜歡推給他人,必定自己獨攬”清

4、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下冊),中西書局,2017年,第96頁。,對文意的把握是正確的。“事”,當讀爲“使”,此表假設連詞。《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劉淇指出:“使,假設之辭也。”劉淇:《助字辨略》,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77頁。王挺斌:“弱寺(時)而(強)志”之“時”,指的就是光陰、歲月。“弱時”指的是年少,同古書中的“弱辰”、“弱歲”、“弱年”、“弱齒”、“弱齡”。“弱寺(時)而(強)志”即“弱時而強志”,指的是年少而記憶力好。【八】邗(蹇)(

5、叔)(答)曰:“(信)難成,殹(繄)或易成也。鄭邦宏:“殹”,當讀爲“抑”,楚簡習見,《清華簡(陸)·鄭文公問太伯(甲本)》簡9+10:“枼(世)及(吾)先君卲公、剌(厲)公,殹(抑)天也,其殹(抑)人也,爲是牢(鼠)不能同穴,朝夕(鬥)(鬩),亦不(失)斬伐。”此表轉折的連詞。【九】事(使)眾若事(使)一人。馬楠:《荀子·不苟》有“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衆,若使一人。”【一一】昔者成湯以神事山川,以悳(德)和民,四方(夷)莫句(後),與人面見湯,若(濡)雨,方奔之而鹿(膺)(焉)。馬楠:“與人”當上屬爲句。從鳧得聲,可讀爲溥,訓爲大。讀爲

6、鷹。“方”用作副詞,表示正在,如《左傳》“國家方危,諸侯方貳”。“面見湯,若溥雨方奔之而鹿鷹焉”,“而”字或爲衍文。與下文“見受若大岸將具崩方走去之”正相對應。【一二】就受(紂)之身,殺三無㱠(辜),爲(炮)爲烙,殺某(梅)之女,爲桊(桎)(梏)三百。整理報告“就,《爾雅·釋詁下》:‘終也’。”鄭邦宏:“就”,當與《趙簡子》簡2、簡8、簡10的“就”一樣,爲介詞,與其後內容組成介詞短語,表示時間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下冊),中西書局,2017年,第108頁。。沈培先生對這種現象有很好的

7、討論,可參看沈培:《從清華簡和上博簡看“就”字的早期用法》,“源遠流長——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暨AEARU第三屆漢字研討會”,北京大學,2015年,第203-211頁。。王挺斌:“桊”、“桎”古音遠隔,恐怕難以相通。“桊”字,可能是指圈束,《廣雅》:“桊,枸也。”王念孫《疏證》:“枸,猶拘也……桊,猶圈束也。《説文》:‘桊,牛鼻中檈也。’《衆經音義》卷四云:‘今江北曰牛拘,江南曰桊。’《吕氏春秋·重己》篇:‘使五尺豎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棬’與‘桊’同。”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5月,第244頁。這種意思的“桊”、“棬

8、”、“圈”可能是同源詞關係。“桊”本指牛鼻中環,類似圈束,有拘繫作用。馬楠:桊當讀爲“拳”。梏,《說文》“手械也”,“拳梏”與“梏”義同,與“桎梏”指足械、手械不同。【一二】—【一三】(殷)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