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

ID:2127898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_第1页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_第2页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_第3页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_第4页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牡丹亭》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为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为恃的实现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井最终冲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篱笆。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使“情”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至情;酷理;追求    汤显祖是明代最具成就和影响的传奇作家,其代表作品《牡丹亭》以其深邃的思想意蕴和卓越的艺术成就驰名中外,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汤显祖曾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它一产生就震动了当时的文坛,《牡丹

2、亭》问世后,“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为何会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呢?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颠覆当时正处于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而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的女性形象杜丽娘——一个“至情”的化身。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为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为情的实现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并最终冲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篱笆,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使“情”得到了升华。  初看《牡丹亭》其故事情节是怪诞奇异的,但正是通过这一点来渲染了这种生死相随的“至情”,为了最大程度地

3、宣扬“至情”,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有意为杜丽娘设置了由梦而死,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以此来展现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表现“至情”与“酷理”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深化杜丽娘的“至情”形象。《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就是“情”的发展历程,因情“生可以死”一为情“死可以生”一最终柳、杜的终成眷属即…隋”的实现。始终贯穿着“情”的萌芽、产生到…隋”的毁灭同时也是“情”的新生及“情”的实现这条“情”线,这些都是对杜丽娘“至情”的形象的诠释。    一、“至情”——以死寻情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出生于名门

4、望族,从小就沐浴着封建礼教的熏陶,严父慈母及迂腐的塾师和深寂的闺阁形成了一个封建礼教的牢笼,严酷的禁锢着杜丽娘的身心。但是人性是不可磨灭的,真情是不可遏止的,杜丽娘在她的内心中涌动着青春的热浪,充满了对爱[青热切而强烈的憧憬,陈最良给她讲解的属于“后妃之德”的《诗经,关雎》,使她内心起了变化,她凭直觉感知那是一首热烈的恋歌,以至“讲动情肠”,遂不禁发出了沉痛的叹息“关关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  为了消遣内心的这种郁闷,杜丽娘到后花园作了一次巡游。第一次来到自家后花园,看到满园的花花草草,莺莺燕

5、燕,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春天的感召,拨动了杜丽娘少女的心弦,明媚的春天和孤寂的少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热烈的赞美春天“(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面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惊梦》)。面对这迷人的春色,她觉醒了,发现了自己女性的青春:“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雁落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被自然之春挑动的春情“自我萌发”,春光、春情、青春三者合一,在少女的内心中剧烈地燃烧。她发出了“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芊,不得早成佳配

6、,诚为虚度青春”的沉重叹息。无奈她的这份少女的春情在现实的冷酷虚伪的礼教中是无法实现的,她所生活的环境呼吸不到自由的新鲜空气,根本没有跟异性接触的任何机会,杜丽娘的伤感情绪发展到了最高峰,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又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好将希望寄托于梦境,这就是汤显祖所说的“因情成梦”。在梦中,杜丽娘遇到了意中的书生柳梦梅并和他享受了短暂的欢悦。在梦中,她第一次与意中人相遇相爱,第一次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但梦毕竟是梦,梦醒后面对的还是冰冷的现实,回到现实的杜丽娘怎么也忘不了梦中的美好,她已萌发的、己觉醒的…隋”使她再

7、也无法忍受“理”的压制,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杜丽娘没有力量去进行正面的抗争,只好又再去寻求梦里的慰藉。但梦毕竟是虚幻的,不可能真正把人带入美丽的境界,在寻求无望的情形下,她对着情人的象征一一梅树倾诉了对生命理想的强烈追求:“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这一理想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坚定而执着,  汤显祖非常清楚在当时“至情”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为了这一理想,杜丽娘在苦闷、相思中捱过时光,情思致病,她顾不上小姐的娇羞矜持,向春香泄露了自

8、己的心思,留下自身的画像。终于在爱情之火的煎熬下,耗尽生命,抱恨离开了人世,临终之际,杜丽娘对生活没有丝毫的留恋,留恋的只是对青春的珍爱,对美貌的惋惜和对“情”的无处寄托的迷惘。“情”使杜丽娘的形象鲜明地有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以反封建礼教和父母包办为主的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二、“至情”一一情中复生杜丽娘的死是强烈的爱情欲望与残酷的禁欲之理发生冲突的结果,是杜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