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药学》之管见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

ID:21286913

大小:28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0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_第1页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_第2页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_第3页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_第4页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中药学》之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中药学》之管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充分认识学习《中药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1.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论治:理、法、方、药2.药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基础。⑴与中医基础学的关系:中基:脏腑寒热表里虚实痰中药:归经四气升降补泻化痰五色五味入五脏浮沉7/3/20212⑵与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关系辨证、立法组方临床实践中药理论俗语云:“识医不识药,十医九不着”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⑷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7/3/20213结合实际及药物命名的相关传说、故事等,诱发学习兴趣。中药品种繁多,仅典籍记载就有三千种以

2、上,常用教材亦收载五百种左右,按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熟悉的约三百余种,且每种药物项下均具有药物来源,产地、加工炮制、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内容。怎样才能使自己面对这繁杂的东西发生兴趣,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呢?7/3/20214本人认为:1.除仔细观察相关药物的实物标本、音像制品、图谱等多媒体教具外,还要结合教学进度到药圃、药馆对相关药物进行辨析,来刺激视听,增加感性认识。2.了解药物命名的相关传说、故事等,诱发学习兴趣。类如:何首乌(能嗣)、使君子、杜仲、刘寄奴(刘裕)、桂圆……7/3/20215威灵仙:“威喻其

3、性——猛急,灵喻其效——灵验,仙喻其神耳——善行”;鬼督邮(徐长卿)——专治邪病(奇难杂症);定风草(天麻)——息风止痉乌梅与“望梅止渴”等等。7/3/20216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每味药的功效。可按自己习惯用歌诀式、诣趣式语言增强记忆。如麻黄:“辛微苦温,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感到乏味难记。必须在理解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加于记忆:7/3/20217麻黄辛温发散,主入肺与膀胱经,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而散风寒、解表邪发汗解表,发汗散寒作

4、用较强,故善治风寒感冒重证。麻黄味辛能散,外开肌腠之郁闭,内宣肺气之壅遏;又以苦降之性,复肺金肃降之常宣肺平喘可治肺气壅遏的喘咳证,尤宜于风寒束肺者。麻黄外开毛窍,散肌肤之水湿;上宣7/3/20218肺气,通调水道;下走膀胱利水消肿。善治风水证。若改用“妈忙得真辛苦,热得汗流满面,气急流尿”这相应的谐趣语言,就好记得多了。又如解释其“利水消肿”的机理,若只从“肺为华盖,麻黄可开肺郁,通调水道而利水”,虽道理充足,但不易记忆,而联想“提壶揭盖”这斟茶的生活常识,就通俗易懂好记了。7/3/202192.在掌握功效时,要区分对因治疗功效(

5、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和对症治疗功效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各自所针对的主治证。如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益气、助阳、滋阴、补血;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消食、利水、祛痰、化瘀等等。如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汗。7/3/202110如:发汗解表通过发汗,使邪随汗而解,多用于无汗之表证。散寒解表药性温热散寒力强,多用于寒邪较重的表证。祛风解表祛风力胜,故凡表证均可选用。又如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祛风化痰、燥湿化痰……7/3/202111以药物功效及作用特点为纲,实施“比效归纳”式学习方法,是理解

6、析别、综合掌握、学以致用的关键。对于复杂的事物,没有比较,就难于识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理出头绪分出纲目,找到规律(共性)和个性,从而进一步识别归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便于掌握及应用。这一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尤为关键的一环。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7/3/2021121.必须做好相关药物性能的比较归纳。⑴注重每章概述部分的学习,做好其分类功效、主治证的比较归纳。如发散风寒药辛温,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7/3/202113⑵同类药物中,相关药物或药对的性能的

7、比较归纳。若功用与现代药理联系紧密者可结合分析。如解表药中的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清热药中的石膏与知母,黄连、黄芩与黄柏,赤芍与丹皮……;泻下药中的大黄与芒硝;补虚药中的人参与黄芪,杜仲与续断,天冬与麦冬,龟甲与鳖甲……。7/3/202114①发汗力强—表实证辛温麻黄—辛散苦泄,②平喘—肺气壅遏之宣散肺郁咳喘发汗③利水—风水证解表(通调水道)①味甘,发汗力不及麻黄,风寒表实、表虚均宜表证桂枝②善温通经脉而治寒凝血滞诸痛证③善温阳化气痰饮以行水湿而治水肿奔豚气7/3/202115又如:大黄与芒硝大黄善荡涤肠胃(大黄蒽醌苷

8、,化学刺激而加剧,肠蠕动,促进排便);芒硝擅润燥软坚(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使肠内水分增加,软化燥屎,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排下溏粪)。两者同用,刚柔相济(既能加剧肠蠕动,又能增加肠腔内水分,使燥屎软化),泻下力增的机理。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