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

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

ID:2130400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_第1页
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_第2页
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林语堂《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阅读答案  国人的性格——遇事忍耐  林语堂  ①遇事忍耐是中国人最昭著的特点,我认为这是文化与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是由于我们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与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可以说,忍耐的品质是整个民族设法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又是家庭制度的产物,而家庭制度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②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

2、则的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忍耐相比,基督教的所谓忍耐似乎是易怒,而中国人的忍耐有如中国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我们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和污辱,犹如小鱼投入大鱼之口,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然而这种对苦难和折磨的承受力被赋予了忍耐的美名,又被儒家伦理学谆谆教诲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我并不是说这种道德不是中国人的伟大品质,耶稣说“为温顺者祝福吧,因为他将继承整个世界”。但中国人把忍耐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并有意识地反复向后代灌输。谚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③这种美德的学校是中国人的大家庭,这里有一大群的姑嫂媳妇、姐夫妹夫、内兄内弟、大

3、伯小叔、父亲儿子等等,他们每天在相互忍让之中学得了这种美德。他们从孩提时起,就从实际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诲之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必须互相忍让,相互调整。这种深刻、缓慢、持久的熏陶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④唐代有位张公艺,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羡慕不已。唐高宗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了一百个“忍”。中国人并不认为“忍”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相反,他们一直对它表示钦佩。“百忍”这个词现已进入道德谚语之列。大年除夕,把它写上红纸,贴上大门,比如“和气生财”,“忍为家训”等等。如果这种家族制度继续存在,如果社会仍不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而认为人只有处

4、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才是完美的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忍耐必须被看作一个最崇高的道德,并一定要成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制度中,在这里,它确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15.联系全文,概括中国人“忍耐”的几种表现。(6分)    16.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17.作者曾写文说遇事忍耐“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点,也是它的缺陷”,请分析概括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遇事忍耐”的优点和缺陷。(6分)    15.①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②屈服于敲诈勒索和侮辱。③容忍苦难和折磨。(每点2分)  16.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

5、方法。(3分)将中国式的“忍耐”与西方人的“忍耐”作对比,证明中国人遇事过于忍耐。(1分)用景泰蓝比喻中国人的“忍”,证明中国人“忍”的出名。(1分)引用谚语证明“忍”在中国人意识中作为重要美德出现。(1分)  17.优点:使整个民族易于适应周围环境,有利于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缺点:①过于忍耐,对罪恶和病态的容忍,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②过分强调集体,忽视了个人的价值。(每点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