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ID:21304938

大小:65.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摘要]在小学阶段,初步建立学生的数学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初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5-07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一、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主

2、要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概括,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以“数的减法”教学为例。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10的数字,那谁知道“8-5=?”。生(齐):不知道。(很多学生表现出困惑的样子)师:不知道没有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的减法”。现在请看黑板,老师在黑板上挂了几个苹果?生(齐):一共是8个苹果。师:很好。老师摘走5个苹果,现在黑板上还剩几个苹果?生(齐):还剩3个苹果。师:那么,“8-5”就可以看成是8个苹果减去5个苹果,还剩3个苹

3、果,即8-5=3。那谁来告诉老师“6-3=?”。生1:“6-3”就是6个苹果减去3个苹果,还剩3个苹果,即6-3=3。师:非常棒!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运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通过直观的苹果卡片,形象生动地给学生演示数的减法运算过程,再进行抽象的减法的概括,使学生充分理解数的减法的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多媒体是现在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在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

4、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抽象的认识,建构抽象思维。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变换”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很难想象出将一个图形旋转一定角度之后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抽象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想象一下将这个三角形旋转180°之后的位置。在学生都感到苦恼和疑惑时,教师用动画的形式演示这个锐角三角形旋转的过程,让学生形成一种空间感。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图形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最后,教师选出几个图形,让学生进行旋转和平移的练习。在多媒体呈现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

5、生很快掌握了图形旋转和平移的方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图形旋转问题直观地展现出来,促进了学生的空间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旋转图形的理论,从而建构学生的抽象思维,并通过实践联系,巩固学生的抽象理论认知。三、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领悟抽象思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以“商的

6、余数”教学为例。师:昨天老师去买苹果,苹果10块钱3斤,但是老师只想买一斤,请你们帮算一下,老师应该付多少钱?生1:我知道,10除以3老师,我算不出来师:之前我们学过的除法都是整除的,这个是不是除不尽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__商的余数。余数就是不能整除的部分,在这个例子中就是10+3=3余1,同学们都面白了吗?生(齐):明白了。师:老师现在就考考你们。这里有55个草莓,要平均分到8个果盘里,你们算一下,每个果盘放几个,还剩下几个?生2:55+8=6余7,每个果盘放6个,还剩下7个草莓。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在这个

7、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问题中领悟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步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化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建构学生的抽象思维,创建生活情境感悟抽象思维。在感性认知与抽象思维之间建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责编李琪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