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两则

《伊索寓言》两则

ID:21310724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伊索寓言》两则_第1页
《伊索寓言》两则_第2页
《伊索寓言》两则_第3页
《伊索寓言》两则_第4页
《伊索寓言》两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索寓言》两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伊索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赫宙庇喇囱妒忌矗擂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派头凡人较量自吹自擂不可一世《伊索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赫宙庇喇囱妒忌矗擂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派头凡人较量自吹自擂不可一世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能力训练点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德育渗透点  理解三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

2、品德。  美育渗透点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两则寓言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

3、行介绍。  2.重点学习前两则寓言,体会其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2课时  1.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和相关练习制成的胶片。  3.学生根据本文内容制作漫画。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第一课时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

4、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明确目标  目标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5、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问话时的神态:“笑”,只写了一次心理活动,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问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吗?  讨论、明确,开始赫耳墨斯内心深处是坚信自己在

6、人间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见宙斯的像,于是随意问一句,不假思索,心请是平静,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会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得意,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还要贵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这次他变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问,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当头一盆冷水。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

7、不起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同学读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话把寓意表述明白。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变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导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件偶然的事情,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伤了腿,细心的人发现,原来这个小男孩一向很顽皮好动,人们由此注意到很多顽皮好动的孩子都有过摔伤史,这样看来,顽皮好动是摔伤的必然因

8、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蚊子和狮子》也反映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明确目标  目标  重点1.重点学习《蚊子和狮子》,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内在联系,体会寓意。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整体感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要求:1.掌握“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