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

ID:21319129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_第1页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_第2页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_第3页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_第4页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解决书印结合与学生艺术修养相距甚远之矛盾策略:中国书法艺术和篆刻(治印)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形式。书、印结合、相得益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审美含义。书、印结合既完善作品内容,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含量,给人以和谐完整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书法,印章,结合,学生艺术修养  :G630:A:1002-7661(2011)03-0066-2    元代以后,随着文人书画艺术的繁盛,诗、书、画、印就象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地结合起来,这种形式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普遍采用。特别是到明清时期,在文人书画艺术垄断下,诗、书、画、印是否高水平集于一

2、身,几乎成了对书画家水平的评判的标准。吴昌硕、齐白石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不仅擅长诗、书、画,更是将印融合其中,达到画中有诗、书、印;印中有诗情画意和书法的笔墨情趣。书、印结合作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形式被固定下来。如今在书法作品中没有钤印,即被视为无效。  一、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之间关系密切  书法和篆刻艺术都以汉字为载体,两者在精神内涵上是相通的  “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王个簃《缶师的回忆》)。书法和篆刻从精神底蕴上是相通的。首先,除了少量的肖形印外,两者都以文字为载体。“治印必先识字,治印必先明篆”(语出潘天寿《治印丛

3、谈》)。要懂得篆法,能把篆字书写的准确、美观。“印之所贵者,文字也,不究心于篆而攻意于刀,惑也”。因此,书、印在审美本质上是异曲同工的。例如,出于占卜和记事用的殷商时期甲骨文,大都用刀刻而成,但是从单字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空间处理上来看,都已具备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审美特点,可以把它视作是用刀表现的书法艺术。其次,不懂篆书的人以为篆字是一种字体,其实不然,篆书的字形和笔画是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广义上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和秦汉时期的小篆等。在篆书的创作和篆刻创作中,要了解不同时期的书写差异,才能做到篆法的和谐统一。  书法和篆刻在

4、相互影响中发展  清代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入,书从印出”。可见,书、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周代金文线条中就已经较多地显露出毛笔书写中轻重提按的特点,如《毛公鼎》、《散氏盘》等。这些经典为篆刻提供了书写典范。特别是石鼓文(属籀书,同大篆)在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增损而成,风格介于金文和秦代小篆之间,典重、严整,雄强浑厚,自然朴茂,更是为篆刻的篆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篆刻的线条要随着不同时期篆字书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篆刻家往往要求在篆书的书写规范中“戴着铐镣跳舞”,“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刀刻的线条要有书法的虚实、正侧、力量、节奏和

5、韵律的美感。相反,篆刻中的章法、线质、又很值得书法学习的借鉴。  已知最早出现的印章是商代的三枚铜玺,这是治印艺术的雏形,其篆文富于装饰性,更像图案。先秦时期的印章统称为“玺”,由于六国篆书风格多样,玺印文字也各不相同,这时印章风格质朴。秦统一天下后,文字力求简洁,统一为小篆书体。由于玺印为方形,为了制造玺印的方便,所以秦朝定出了一种专门用于篆刻的书法字体,叫“摹印篆”,它是小篆的变体,舍圆就方,其特征是方中寓圆,书写自然。基于这种特点,印文布置以追求茂密美成为标准形式。秦代印章天子用的称“玺”,臣民用的叫“印”。汉代隶书的盛行给印风带来

6、影响,篆文不像秦代那么严谨不苟,融入了隶书方正平直的朴实美。汉至魏晋时期的印作精美,是中国古代治印的高峰。  唐代因楷书的盛行,使篆书走向衰落。不过,由于东晋以后纸张代替简牍,用朱色在纸质文书上钤印成为官府的惯例,敦煌发现的古代文书上钤盖的都是官印。贞观年间宫廷收藏了许多前代名家书法作品,分类装裱后在卷首、卷尾或接缝处印上“贞观”小印,这成为在书作上钤盖收藏印的开端。虽然唐、宋两代钤印之风有所减退,但这个时候正是印章由实用转向审美的过渡期。  二、书印结合相得益彰  印章从实用功能到审美功能的解放标志着其独特价值的确立  宋元时期文房雅趣

7、在文人中兴盛开来,作为文房用品的印章倍受喜爱和重视。元代赵孟頫精通篆书,他亲自以《说文解字》小篆书体治印,优美典雅,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王冕创造性地用石质材料来刻印,展现了刀趣,大大提高了文人参与刻印的热情。大量的文人亲身参与治印,使印章艺术成为文人审美的重要方面。诗、书、画、印相结合成为文人审美的共同追求。因此,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印章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分界。之后篆刻艺术在明清时期发展到巅峰,风格叠变,大师辈出。  书印结合相得益彰的美学意义  总体上说,书印结合的审美特征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精神

8、寄托。讲究追虚捕微,对生命之“气”的律动和通达的探索。是阴阳相生、矛盾转换的一种心性之美和抽象艺术的追求。  书以畅情,印以明己  艺术与人格追求紧密相关。“书如心画”“字如其人”透过书法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