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题,人有情

诗无题,人有情

ID:2132152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诗无题,人有情_第1页
诗无题,人有情_第2页
诗无题,人有情_第3页
诗无题,人有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无题,人有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无题,人有情初中学生初次接触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两点困惑:一是无题,感到新鲜但不易阅读理解。有题目的诗未必好懂,但题目总还是能给读者一些提示。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题目就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黑夜,环境是雨天,虽然所寄是谁未曾说出,人们对诗意可有多重理解,但至少告诉读者这是一首异地怀人之作。那些《无题》诗就不同了,初读《无题》就像遇到一位头巾遮面的女郎,神秘莫测,诗歌究竟讲了些什么,全靠读者从诗篇本身来领悟。二是主题晦涩难懂。诗因无题,意境朦胧,意象复杂,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往往会产生歧义,“一

2、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这也证明了李商隐多愁善感、感情丰富,内心痛苦纠结,却又气定神闲。学习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我总结为六个字:“诗无题,人有情”。“诗无题”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人有情”是对李商隐诗歌主旨的概括。  一、诗无题  李商隐堪称无题诗的鼻祖,无题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他独创的这种诗歌体裁,传承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意象文学,一反中国诗歌“诗言志”的传统理论,表现得很另类。有一位现代评论家说过,“诗题是外部世界通向作品内部的窗口,通过它读者可以摄取制约作品内涵的语言信息

3、。”而李商隐的无题诗却有意关闭了这个窗口,使他的诗内涵模糊,显出朦胧性和多义性。正因为无题,才朦胧多义,摇曳多姿;正因为无题,才“微婉顿拙”,“寄托遥深”;正因为无题,才含蓄委婉、意蕴丰厚。诗题上“不著一字”,却能“尽得风流”。我认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朦胧诗潮流,多多少少受到了李商隐无题诗的影响。  知人论世,知人论诗,李商隐身处晚唐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陷于党争漩涡不能自拔,内心极端痛苦纠结,作为一个感情细腻的文人,他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感受比一般人要深切得多,但当时的社会又不允许他直抒胸臆,因此诗歌无题也

4、就事出有因了。诗人之所以选择无题,或许面对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感情太丰富,无法提炼出一个合适精准的题目,或许是面对残酷现实有口难言、有苦难诉的无奈之举,只能用无题诗歌来宣泄自己的黯淡低沉、忧郁感伤。总之,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更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二、人有情  自古“知人论世”,诗歌鉴赏不妨“知人论诗”。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有些题目就叫“无题”,有些又是随手摘取诗中的两个字当做题目,有题也等于无题。这一类无题诗,因为没有题目,没有点出写的是什么内容,单看诗句,又往往难以把握的用意,再加上晚唐时期

5、还没有“诗话”,同时代人写的笔记中,很少谈论到无题诗,更没有人为他的诗作注解了。时间一长,后世读者,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争论不下。  就拿本诗来说,许多诗歌评论家的看法就各不相同。大家熟知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曾经编撰《四库全书》,学问了不得,他说本诗是“感遇之作”,感叹人生遇合的艰难。清代学者何焯“博览群籍,长于考订”,他认为本诗“寓意于光阴难驻,我生行休也”,主题是嗟叹生命有限,老而无为。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这首诗是向朝廷权贵、他的朋友令狐绹表达情意,恳求他不忘旧好,在仕途上有所提携。以上三种说法有个共同点,就是不承认

6、这是一首爱情诗,他们可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满脑子正统思想,对人的七情六欲遮遮掩掩,总认为诗人不宜在诗里公开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们总是把描写男女情爱的诗作,加以曲解,穿凿附会,设法拔高,以为这样才对得起。当然,他们这样解读也有一定的依据,李商隐的爱情生活无据可考,所爱对象没有真人可查。我认为,现代人还讲究隐私,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李商隐,而爱情本来就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抽象事情。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从字面上看,描写的是爱情,往深处研究,也还是描写爱情,即使稍稍隐含点政治意图,我们现代的普通读者也不必去绞尽脑汁,深

7、度挖掘。这首诗表现了追求爱情的艰难曲折,两地相思的痛苦煎熬。千古传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明知无望与痛苦,仍追求不已的殉情精神,在极度伤感中透出热烈与执着,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李商隐也许受民歌的启发,用春蚕吐丝的形象,来比拟刻骨铭心的柔情,坚贞不变的信念;拿蜡烛的自我煎熬,来比喻心情的焦灼和苦闷,既通俗,又贴切。读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诗人通宵达旦,在痛苦中煎熬,眼看着火烛,一寸寸减少,一点点燃尽,乃至化为乌有,眼望残烛滴滴坠落,那多么像离人的眼泪!想到这回与恋人分手,以后的生活该是多么凄凉,不由自主泪

8、眼婆娑。也可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也正像这滴泪残烛,泪尽,生命尽。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笔!后世《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典型。  理解诗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是李商隐底蕴丰厚、意境朦胧的《无题》诗。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理解;同一个读者,因年龄阅历甚至心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