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

ID:21322558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_第1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_第2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_第3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_第4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欧洲中世纪建筑及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欧洲中世纪建筑与艺术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11世纪]公元5世纪,来自东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徙到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由于这些民族尚处于原始公社的生产水平,经济、文化远落后于罗马,故被称为"野蛮人"或"蛮族"。他们的入侵从另一方面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他们摧毁了罗马高度发达但已逐渐衰败的奴隶制度,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地位,特别是在文化意识和艺术创造上为欧洲输进了新鲜血液。在蛮族艺术的遗物中,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大多是以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髹绘彩画等手段制成的日常用品。例如,1

2、939年在英格兰东海岸的萨顿胡发掘出土的钱包盖,据考定,它出自625-633年间东盎格鲁人国王的墓葬。这个铜制的钱包嵌有宝石和珐琅装饰,制作精致、色彩美妙,在图案设计中将抽象与具象的因素、固定程式与自由想象结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两旁伴有野兽的人形、鹰鸟组合以及野兽相斗的缠绕纹样,这些图案设计的动机可以在远古西亚的苏美尔艺术和地中海地区的古罗马艺术中找到根源,而此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正处于转向基督教的前夜,这种工艺品揭示出克尔特-日耳曼动物风格的来源和迁移状况,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日耳曼民族的这些动物形态通常以金属制品为主,但也出现在木制的或石制的作品

3、中。或者在手抄本的插画上。在挪威南部的奥斯堡出土了9世纪初期的一个木制兽头,它是维金民族船头的一个饰物,造型上表现出一种稳定的特点,显示了与铜制的钱包盖的一致性。在牙齿、鼻孔等地方充分展示出一种基本的写实倾向,在兽头的表面有一层交错的几何形花纹更明白无误地揭示出它和金属制品的亲缘关系。作为一个船头的饰物,它无疑带有萨蛮教的色彩,象征着避邪与祈神福。到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历经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终于建立起加洛林王朝,在罗马接受册封,成为西罗马覆灭300余年后西欧的第一个皇帝。查理曼的理想是恢复

4、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同时也希望借此恢复罗马帝国的封号。将辉煌的文化传统注入这些半野蛮民族血液中的愿望使这位皇帝亲自领导了这次文艺复兴。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这次复兴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北欧的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地融合在一起。阿琛王宫是查理曼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工程,为了体现复兴古典的愿望,王宫教堂的设计以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为蓝本,平面布局和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圣维他尔的特点,只是在内部的处理上不像圣维他尔那样活泼而更偏重

5、于统一性和整体性,显得庄重严肃。尽管如此,它仍然体现出查理曼帝国对古罗马的向往。事实上在北欧建立一个这样的教堂非常不易,其中的圆柱和青铜栏杆都来自遥远的意大利。这个教堂还运用了罗马建筑中的方形柱和拱门。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教堂西面的入口了,由于当时罗马在阿琛的西面,阿琛所有教堂的大门都一律朝向西面,这一向西的入口建筑也叫"西面工程"。"西面工程"就是在阿琛王宫教堂第一次出现,即正西面的入口处有两座高塔。这种建筑样式是北方的城堡与南方罗马风格结合的产物,在反映出对罗马向往的同时也成为后来罗马式教堂的基本形式。由于加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典文化,在宫廷罗致了文人学者整

6、理古籍,著书立说,自然也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圣马太》是"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约800-810),它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而比它晚约二三十年的另一幅《圣马太》插图却反映出新的加洛林绘画语言。在《艾伯总主教福音书》的一页中,虽然有明显的"查理曼福音书"的痕迹,但是画面却充满着一种活力,画中的每一件东西似乎都被风裹了起来,这位传道者已经由以前平静的罗马作家变成了一位受圣灵引导的先知,显出全心依赖上帝的意愿和一颗虔诚、单纯的心灵。查理曼死后,加洛林帝国随

7、之完结,但"文化复兴"影响却延绵不绝,特别是在号称"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王朝,继承了加洛林的传统,并发展出一种肃穆宏大的风格,在恢复圆雕形式上也迈进了一大步。科隆大教堂中《杰罗的十字架》是奥托王朝时期的代表作,具有纪念碑式的规模,带有强烈的情绪表现,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也被前所末有地表现为半裸体,艺术家着重强调的是受难的肉体痛苦,沉重的躯体、向前凸起的腹部更加重了双手和肩膀的负重,给人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感。面部很深的阴影、多边形的凹凸面将所有的生命力从脸上抹去,更加深了这种惨痛。从《杰罗的十字架》,我们可以看到拜占庭艺术的若干影响。《圣米迦勒教堂》(1010

8、-1033)体现了奥托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它极其强调对称:完全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