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

ID:21338544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_第1页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_第2页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_第3页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_第4页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 论文关键词:钱钟书《左传》诗史文学性  论文: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侧重挖掘《左传》的文学价值,本文旨在对其研究中关于“史”与“诗”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着重探讨《左传》对后世文学理论,尤其是诗歌理论的深远影响。  钱钟书《管锥编·左传正义》首篇《杜预序》集中笔墨,广征博引,申说春秋笔法,独具只眼,探幽发微,给人以醒酬灌顶,甘露滋心之感。这里尤启我深思的是钱先生对“史”与“诗”辩证关系的揭集:“老生常谈曰‘六经皆史’旧‘诗史’,盖以诗当史,安知刘氏(刘知几)直视史如诗,求诗于史乎

2、?惜其娃步即止,未能至远人深。《六经》中《诗》与《春秋》的关系正是诗与史的关系,《左传》不乏诗、史互见之例,“以诗当史”的学术观在汉儒的经学思想中体现尤深。而“诗史”一词当如何解读?与“以诗当史”相反,刘氏“视史如诗,求诗于史”又应作何理解?从何而能“至远人深”?对这些问题钱先生点到即止,留予读者遐想的空间,其所涉范围也非常广泛,涵盖了经学、文学与史学的各个方面。就“春秋笔法”而言,除“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汗”、“惩恶而劝善”(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即所谓“春秋五例”的基本内涵外,实际是一名而三义,是融经法、

3、史法和文法于一炉的综合体。经法指的是微言大义惩恶劝善的儒家道德传统,史法指的是秉笔直书沟通古今的史家实录精神,文法指的是精约简省余味曲包的运笔属辞方式。钱先生《管锥编》非常注重发掘历史典籍中的文学价值,尤其赞赏左氏的“文法”,从《管锥编》中可窥见一斑。《左传》的属辞方式与叙事艺术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他所说“顾此仅字句含蓄之工,左氏于文学中策勋树绩,尚有大于是者,尤足为史有诗心、文心之证。则其记言是矣。笔者不揣浅陋,试就钱先生“史有诗心、文心之证”论之一二。一、求“文”于“史”宣公二年,晋灵公深恶赵宣子(赵盾)屡谏,使组魔杀之

4、。宣子盛服而朝,尚早,坐而假寐,组魔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这段精省的叙事,体察人微,曲尽人情。“盛服早朝”体现出宣子不失恭敬的容止态度,“和衣而寐”呼应“尚早”二字,更从侧面勾勒出一位为国操劳,为民请命,尽忠职守的国之栋梁形象。“退”是组魔由“所见”人“所想”表现于动作上的过渡字。设想一下,当组魔伏于角落看到宣子盛服早朝和衣而寐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刺杀时机已到,而是宣子在早朝无人的情况下,仍能严于律己,谨守法度容仪。此时他必然顿生崇敬,打消刺杀的念头,然而挣扎于

5、“忠’川信”之间,却无从选择,只得以死殉义。左氏对组魔死前内心独白的展示好像是超越史家应有的权限,施展小说笔法,有人会话问:如组魔实有其语,死无旁证,孰能听之?若臆想揣度,为虚托之词,何言实录?钱先生在《管锥编·左传正义》这样评价道:“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相当然耳。又云:“史家追述真人实事,须每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这正揭示了《左传》记言的特色,也是对其文学价值的发掘。虚构性(fictionality),创造性(invention),或者想像性(i-maginat

6、ion),是文学的突出特征。无论是诗歌,戏剧还是小说,文学作品要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它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我们虽不能苛求一切以文学标准来衡量融文史哲于一身的上古典籍,尤其是《左传》这类以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著称的史学巨制,但不妨沿钱先生所指“向上一路”追溯去,用文学的眼光去审视左氏“想当然”的人物刻画,以诗性的智慧去体悟其“设身处地”的心理独白,那么这些有违实录精神的笔法,于腐儒经生的口诛笔伐之外,可以说是自立门户,另辟蹊径,为后世的文学思维埋下一粒创造发挥的种子,左氏的悬想代言也就俨然可以说是后世小说与院本中对话宾白的“

7、椎轮草创”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史家那里悬想代言须“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不能脱离实际,超越时代,作天马行空的胡乱联想。文学何尝不是如此?运笔者的想象之辞并非无稽之谈,它建立在人类共通的心理体验之上,接受者更需要有“同情”(sympatheticunder-standin 论文关键词:钱钟书《左传》诗史文学性  论文: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侧重挖掘《左传》的文学价值,本文旨在对其研究中关于“史”与“诗”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着重探讨《左传》对后世文学理论,尤其是诗歌理论的深远影响。  钱钟书《管锥编·左传正义》首篇《杜

8、预序》集中笔墨,广征博引,申说春秋笔法,独具只眼,探幽发微,给人以醒酬灌顶,甘露滋心之感。这里尤启我深思的是钱先生对“史”与“诗”辩证关系的揭集:“老生常谈曰‘六经皆史’旧‘诗史’,盖以诗当史,安知刘氏(刘知几)直视史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