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

ID:21347389

大小:1.40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8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_第1页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_第2页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_第3页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_第4页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教育目的数学教育宫小萍学号:2114163092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结果的期待,即期待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之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国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二)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为纲领。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结构1.教育目的的结构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

2、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再只是、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待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所培养的人符合那个社会或国家的人才利益需要。教育的结构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结构中关于人才的社会价值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2.教育方针的结构一是关于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规定;二是关于受教育者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的规定;三是关于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的规定(四)教育目的体系1.教育目的体系(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式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2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学科教育目的单元教学目的每次课教学目的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功能(一)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定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二)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特性教育目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教育目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身心可能的一致教育目的是理论上的规定性与实践上的操作性的统一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论第一,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

4、的本性需要来决定第二,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第三,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只在于它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第四,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二)社会本位论第一,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第二,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第三,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第四,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的需要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5、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二、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含义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这是发展的量的方面特征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质的方面特征个人智力与体力的统一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度的特征(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个人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和阻碍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一)新中国以前的教育目的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忠君尊孔”、具有儒家人格特征的治术人才。我国近代的教育

6、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起功德”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目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目的的演变1949年12月,新中国诞生不久,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1957年,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生产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中提出教育方针。1982年,我国出台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方针。1986年4月12日,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7、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纲要提出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确认。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教育目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