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防洪减灾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

ID:21351336

大小:60.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_第1页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_第2页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_第3页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_第4页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城市防洪减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城市防洪减灾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各类洪涝灾害威胁,造成经济财产损失、社会发展紊乱、甚至于人类自身生命的丧失。本文以相关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市防洪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我国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洪涝灾害;现存问题;防洪减灾策略1前言城市是商业、文化和贸易中

2、心,人口密度大,财富较集中,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深入研究城市防洪体系,提出城市防洪减灾策略,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特点2.1城帘暴雨频发、强度骤增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加快了社会文明的步伐,但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等问题也显著增加。一方面,我国城市遭受突发强暴雨袭击的频次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原有绿植、草坪等透水面积大范围缩小,不透水路面的增加使得雨水下渗量锐减,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的补给,

3、也使得路面汇流量增加,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城市产汇流过程发生变化,将导致雨洪径流增加,洪峰流量增大,而形成洪峰时间减短,洪水总景及强度增加,洪水过程线呈现峰高坡陡的特征,如图1。城区雨洪汇流速度加快,远远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容易形成内捞灾害。2.2洪涝次生灾害多、损失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许多企业大厦、金融商场、居民住所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汇集Y水电供应、能源、通讯、交通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基础设施密集、关联度高,增大了城市应对暴雨洪水的不可抗性。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往往会导致连锁反应,发生水电中断

4、、交通瘫痪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容易造成大规模损失1。3城市防洪体系中现存问题3.1城市防洪标准偏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防洪标准偏低,与城市发展进程不相符合。据初步统计,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39座,其中仍有80%的城市不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有近60%的城市不足20年一遇的标准;还有一些中小城市至今还处于不设防状况。21995年1刀1H施行的城市等级与防洪标准如表1,防洪工程标准低,病险多,抗洪能力弱3.2河道障碍物多、过水能力弱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各种工业废渣、生活废品等垃圾,许多工厂及居民环保

5、意识薄弱,直接将生活废物倾倒进河流,加重河道堵塞,减弱河道过水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安全。3.3分洪、滞洪、蓄洪实施难许多防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位于经济发达地带,公共基础设施密布,且人口相对集中,一系列因素均使得分洪的影响及损失很大,不能淹也淹不起。而且由于部分城市发生洪水的概率较小,造成群众思想麻木,人员撤离网难,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不能满足建设,运用难度大。3.4防洪意识薄弱群众自身避险自救意识淡薄、且缺乏相应的防洪宣传教育。居民防洪防灾警惕性不高,缺乏相应的避难、自救、互救常识,如洪水爆发期间,尽量选择

6、待在地势高的地方,不要行走于涵洞、低洼地带,否则遇突发暴雨情况极易导致人员伤亡事件。4防洪减灾策略针对洪涝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冲毁房屋、公路等的危害,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城市减灾能力,保障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和谐发展。4.1选择最佳的防洪标准不同的城市依据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等因素被划分为不同的防洪保护区,应结合自身防护的重要性、洪灾损失情况及可能采取的防洪策略,选取合理的国家防洪标准。如果防洪标准偏低,一旦发生洪水则无法抵御,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制定城市防洪标准时,应综

7、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框架下,通过建设必要的防洪、排水等设施,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4.2疏浚、整治河道及调蓄洪水河道在混杂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拓宽、疏浚河道,消除阻碍水流的障碍物等,对河道进行整治,以适应防洪、供水、排水等要求,提高洪水河床的过水能力。为了减少某一河段的洪峰流量,使其控制在河床安全泄量以下,应进行适宜的分洪、滞洪与蓄洪,防止因洪量过大而危及城市的安全。4.3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城市防洪规划是解决洪涝

8、、台风及暴潮等灾害的有效性方案,是指导和管理城市防洪工作的核心依据。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的防洪工作,应科学的制定城市防洪规划,明确各主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系统,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真正将城市防洪规划工作落实起来,加强城市防洪、抗洪能力。4.4积极幵展公民防洪、防灾教育洪涝灾害发生时,很多公民巾于缺乏基本的防灾自救经验,遭受了重大伤亡。提高公民的城市防洪意识,对城市防洪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政府方面,可制定相应的防洪法规,依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